不滿補助陸生 反映學子焦慮

雲樵(台北市/教育人員) |2010.11.10
722觀看次
字級

名嘴鄭弘儀爆粗口事件,牽扯補助陸生的問題,相關單位雖澄清已行之有年,補助逐年減少,而且台生赴陸也有補助等,但據我了解,學子普遍對此類補助不滿,而且抗議活動已進行了幾個月。

其實,把補助陸生的幾百萬元用於台生,只是杯水車薪,學子的不滿是反映他們深層的焦慮。近幾年中國崛起,台灣經濟相對走下坡,大陸教育政策使年輕勞動力優秀,台灣優秀年輕人也出走中國等,讓不少台灣學子憂心未來發展被大陸卡死,而把焦慮的源頭指向中國。

當一個社會的焦慮來自特定對象,就很容易因小問題而引爆大爭議,例如美國、日本、歐洲諸國人民,近年來也因中國崛起,搶走國內的工作造成部分中低階層失業,導致排中、反中情緒不斷上漲。

兩岸關係雖然日漸和諧發展,除了局勢穩定、某些企業及台商獲利,大多數百姓卻無法獲得好處,特別是這幾年來,台灣勞工在中國的地位,從台幹變成台勞甚至台留,去中國工作從有職務加給和生活津貼,變成和台灣同薪等,都讓年輕世代對未來職涯不安,因此,當他們發現有補助陸生專案,自然會有不滿情緒。

就好像政府對大學傑出學者祭出彈薪政策,也引發反彈一樣,獲加薪的教授很可能只是少數傑出學者,但因碰上學校大砍研究生工讀金,在相對剝奪感下,學生不滿情緒蔓延開來。

台灣學生對補貼大陸學生專案,也是相對剝奪感下的產物,當一向自詡生在富裕的台灣,竟有八十多萬的學生得靠助學貸款才能念大學,背著上百萬元債務出社會,而大陸因經濟起飛,許多學生並不窮困,來台卻能領獎助學金,當然會不滿。

台灣高等教育無法建立普遍而完備的全額獎學金制度,幫助傑出的清寒學生,對岸卻因身分就能獲得補助,台生情何以堪?這和從什麼時候開始補助,與金額、人數多寡無關,是和社會氛圍及年輕人的感覺有關。

媒體和政府道德批判鄭弘儀講髒話,但無法掩蓋台灣年輕人對未來發展的焦慮,這是政府應該重視與面對的重大議題。

雲樵(台北市/教育人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