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建屋 25分鐘蓋6坪木房

 |2010.10.27
1139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房價居高不下,許多人被迫一生當屋奴。藝術家盧建銘、許淑真要提供平民技術,示範用二十五分鐘蓋好六坪木房,把建屋權從建商交還一般人,也讓房子從「私人昂貴商品」還原成「眾人共生共食處所」,這也將是台灣第一個「現場演出」的建屋行動。

「我們要把阿美族建屋精神搬到都市!」許淑真、盧建銘長期關注大漢溪邊阿美部落生存文化,五月甫以阿美「植物新樂園」拿下台新視覺藝術獎,這回從部落獲得靈感,「傳統阿美族的房子都集體建成,『建屋』和『鄰里組織』根本是同個字,不把屋子當私財。」

建屋材料是日本運來的回收棧板,許淑真說,棧板用於運輸鋪墊,用完就丟很可惜,用此建屋,不但木料粗壯,規格又統一,不須另外切割,「省材又省錢」。

建築工法由盧建銘設計,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的他,有長年古蹟維護經驗,從老師傅榫接手法發想「不用釘子、用鑲嵌」工法,讓沒經驗者也能迅速蓋好屋。

建屋演出共七場,前五場二十五分鐘版,由大漢溪畔阿美「撒烏瓦知部落」十二名老人、小孩負責,連照明都僅需人持燈當「人肉燈具」,輕鬆落戶後家再共舞。

後兩場兩小時版,則由台新金控高層主管等人造屋,屆時穿著西裝、套裝的企業人,將在部落老小指示下建屋,現場還有部落婦女煮雞湯,一小時後,房子蓋完,鮮美雞湯也煮好,觀眾將應邀入屋共食及討論四十分鐘,再由造屋人二十分鐘快速拆屋。

雖是即蓋即拆,許淑真認為,這不能算行為藝術,「我們想把阿美族、古蹟老師傅等傳統智慧,放到現代來,讓大家重新回到生活空間,省思房子的意義。」「建屋:一種社會契約的實踐」十一月五至九日在蔡瑞月舞蹈節演出,五至七日搭配國內外舞蹈家各舞碼,八日、九日為專場演出,地點在蔡瑞月舞蹈研究社,購票洽年代售票系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