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人愛好和平,從一八○九年迄今已有兩百年沒有戰爭,是世上和平紀錄保持最久的國家之一;首都斯德哥爾摩的翰莫比濱湖永續城(Hammarby Sjostad)是世上首座依照全新生態環保概念「演化」而成的城鎮,更是地球上第一個完成碳排放量減半目標的城市,斯德哥爾摩因而獲選為「二○一○年歐洲綠色首都」。
很幸運能親睹一座綠色城市奇蹟般地誕生。李察‧佛羅里達在他的《創意新貴:啟動新新經濟的菁英勢力》名著裡,推崇「瑞典是那超越歐洲十五國與美國,一個最具創意的國度。」現在讓我們從翰莫比的故事,來檢驗這段論述的真確性。
申奧失敗=新生契機
翰莫比是斯德哥爾摩百年來,傾倒垃圾及工業廢棄物的地區,有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更常見犯罪情事,一般人不敢隨便到翰莫比閒逛。
令人氣結的是,這塊二○四公頃的瀕死之地,竟坐落在距城中心十分鐘腳踏車程的寶地上,是公有地。與周遭和諧美麗景致相比,這塊都市惡瘤,是絕大多數市民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之地。
九○年代初期,瑞典為了申辦二○○四年奧運準備工作,市府將選手村,與翰莫比都更計畫做連結,有頗多市民認為市府發瘋了,因為翰莫比的形象真的很糟糕,不值得花上五億歐元的整地費用。
但是,市府從一九九五年起,仍按照計畫動土興建選手村,可是當所有的地上物拆除後,才發現土地是汙穢不堪的,只好再花幾倍的人力刨掉髒土層重做土質淨化。清理出一二○公噸汙油、一○八公噸廢金屬,以及堆砌如山的工業廢土。
市府在同一時期,釐訂未來新城首要環境目標:和瑞典一九九○年的住屋環保標準平均值相比,翰莫比必須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半。
這是極嚴苛但又非常有遠見的政策,雖然完全不符投資效益,但在申奧熱情的氛圍環繞下,十幾家建商毫不猶豫同意籌措三十億歐元,共同參與這項史無前例的計畫。
但是後來申辦奧運會竟然沒有成功!
就在舉國失望不已的同時,都計官員們悄悄地與廠商代表漏夜腦力激盪,希望做損害控管。他們出人意料地決定繼續合作,盼將未能實現的選手村,改造成具備完整自然生態循環、綠色親水性的--「翰莫比‧朔斯達德」永續城。

永續城將為二萬五千人提供一萬一千戶住屋。電線電纜、光纖網路、汙水(物)及淨水管道與能源輸送通路,全部一次整合到位,足敷未來百年所需。
該城具備完整城鎮的所有設施,包括種類繁多的辦公室、商舖和餐廳、學校和托兒所、圖書館、體育中心和滑雪場(由垃圾堆積轉化成功的綠色山丘),以及一座大教堂。
此外還有完整的交通網絡,包括無聲列車、生質燃氣公車、渡輪及會員共乘制的轎車。加上碧草如茵的庭園、無暗角的街道、太陽能屋頂、風電設施,以及優美的公共場所,和無所不在的湖畔木質步道。
令人欣羨的瑞典設計
翰莫比永續城的建築規章,由一個最上層的基礎理念串連起來,再分交十幾家開發商依據專擅能力,在責任區內規畫別具特色的次區。整體建築群的規模和設計有絕對的統一與連續性,但在個別次區的建築上又有不同的變化。
從一九九七年開始興建三年後,終於讓第一批以百分之九十五貸款條件,並「心存懷疑」的中低收入居民順利遷入;之後每年完成六、七百戶,整體計畫將持續到二○一六年。
市府有效控制土地運作並在現場成立執行計畫辦公室。領導核心僅二、三人,連同都計官員及技術人員一共約在二十人之內。這支具強烈願景的領導團隊,除指導廠商依計畫行事之外,還負責行政、總體設計及執行公共領域的建設。
土地分割成十區,每區由三位創意設計師或建築事務所,對市府提出應如何開發個別區域的平行草案。所有設計師一起工作及討論,研究彼此的草圖以激發靈感。此外還曾邀請一些不喜歡翰莫比案的批評家提出無情的批判;或邀請犯罪專家、警察與設計者進行會談,暢言如何避免社區的犯罪。整體運作很像一所優質高級學校的師生上課學習討論,並立即投入創作實習的「反覆進化」過程。
領導團隊送給設計師一份明確的質量計畫參考書,從裡面可以找到所有的設想和照片。例如建築體看上去應該如何、出入口和窗戶的規格、圖樣、動線及社區總體要求的特點等等,確保每一個階段都受到嚴格品質控管。
當溝通及法律程序同步完成後,市府便主動頒發建築許可證,讓建築設計師開始在其分區土地上繪製建築圖紙,彼此配合天衣無縫,使每塊分區的土地都能聯結起來。
人們想住得長久,是建立一個優質穩定社區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設計者便想到公共空間中應有一些私人花園,庭院裡分配耕地,同時還設計了不畏北歐凜冽冰雪的公共溫室,使居民真正生活在舒暢的空間裡面,不分四季都可以種植自己的蔬菜、植物和花朵,營造永居的條件。
居民擁有很多走路、騎腳踏車、坐輕軌火車或搭公車的機會,所以經常會碰到鄰居或別家孩子的家長們。孩子很喜歡翰莫比社區,因為學校近在咫尺、大自然就在拐角處。
若從原始建築成本考慮,建造翰莫比永續城比一般城鎮要多花費百分之五,但是隨著十年光陰流逝,如今整個地區獲得複和年成長逾百分之二十五的房產價值,說明了優質社區的價值是跟隨時間推演而遞增的。
翰莫比案例說明了斯德哥爾摩市政府是能夠、也勇於圖利人民的。市府因為擁有土地,伊始便居於優勢,此外市府又可賣土地,所以能回收鉅款,再用於提升基礎設施、景觀設計、花草樹木栽植,及人行道細節等規畫的品質上。
從長遠處看,市府真是大贏家,因為能得到更多的納稅,而且使永續城不斷朝正向發展,甚至演變成瑞典國家品牌的最佳代言者。 (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