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壹基金卻受限環境…》李連杰行善 一頭撞上政策高牆

 |2010.10.03
448觀看次
字級

「功夫皇帝」李連杰二○○七年於中國紅十字會中,成立專款專用的全球慈善基金。三年過去了,壹基金一直在尋求獨立的機會,但在中國慈善基金認證困難、帳目不能自主、擴展業務也受限,環繞在整個中國民間慈善事業周圍的高牆,壹基金幾乎全撞過。

這八個月來,壹基金一直籌畫離開中國紅十字會單飛,但在漫長等待後,九月中李連杰出現在央視鏡頭前脫口說出「壹基金可能關閉」。隔幾天後他改口笑說,其實沒遇上什麼麻煩,只是整中國法律例結構問題,很複雜,「到目前為止,我每一天都很努力,沒放棄過。」

只是「任何事,有開始的一天,就有結束的一天。」這個知名的佛教徒補充道。

一路在學 一路受打擊

單從一個慈善基金所擁有的業績上來看,過去三年是壹基金聲名鵲起,如今,它募集的善款已超過二億七千萬元人民幣。做得有聲有色,那為何想單飛?

「壹基金就是想做得更大,這很自然。」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認為,「壹基金所面臨的,是體制的挑戰」,畢竟「能撞的牆都撞到了」。而這堵無所不在的高牆,亦是當下中國民間慈善事業的現實困境。

李連杰把慈善當「修行」。在壹基金設立前,他為此「修行」了兩年。「我一路在學,一路受打擊,因為體制和法律,我們不能成為獨立法人的基金會。在國家許可範圍內,只能在中國紅十字會底下做一個專款計畫。」

清華大學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說,「壹基金一直在打擦邊球,在很多場合,它的做法其實違反現行規定。」例如,壹基金計畫的公益廣告上,就曾被他發現沒有標註中國紅十字會;但只要壹基金沒有離開中國紅十字會,就沒有權利做這類貌似獨立的公益廣告。

一筆善款 一轉手就少

剛開始做慈善時,李連杰擔心,在中國實施的救助環節並不透明,因此可能出現貪汙腐敗。可是在中國進行慈善活動,又必須依賴各級政府的協助,才能深入各地。

善款的去向,是許多慈善家都最擔心的問題。中國慈善家曹德旺就說「哪裡沒問題?各領域存在的問題,慈善界也會有。」李連杰舉例,「一筆善款經過不同組織輾轉到了災區,就可能有資金不知道去了哪裡。」

幾個項目做下來,李連杰也有一些經驗,「比如雲南地震,我到災區去時不要看紅十字的收據,而要看每個老百姓的簽名和手印。」他也注意到,發現金錢給災民其實最不可靠,給災民必需的物品效果反而比較好;另外,大米、麵包,比衣服、鞋子效果要好。

「我為什麼一直把善款變成糧食送到災區,就是為減少被貪汙的可能;因為你貪汙最多拿一袋米走,總不可能把一百袋大米擱家裡吧。」

捐助百萬 再繳稅60萬

想做慈善,還得面面俱到。香港地產大亨余彭年資助建設「立珊中學」,但由於沒處理好和當地教育部門的關係,「有些人從中作梗」,「立珊中學」逐漸衰落,不僅招生和師資跟不上,校舍維護也不行。

沉重的財稅負擔,也伴隨著富豪而來。曹德旺曾統計,捐贈人民幣十二點三六億,竟得交一點二三億的稅,「我向地方稅務局反映,結果他們說這是我自己的事,稅照舊要收。」

更為極端的例子是,全國人大代表、茂名市工商聯會長倪樂說,「一次水災後,我給某山區捐了一百萬,結果要徵百分之五十的稅;而且這是我個人名義捐贈的,所以還得交個人所得稅。最後我交了六十多萬元稅,等於我一共捐贈了一百六十多萬元!」清華大學NGO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就認為,政府可能成為最大的慈善活動受益者。

談及中國的整個慈善制度,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前司長王振耀說,「不管是壹基金自身還是我國的慈善制度,目前都處於過渡期。」

正因上述種種情況,李連杰的壹基金必須依附於一個宿主,再迅速「借殼」。但即使如此,與各種龐大的公募基金會動輒數十億的救災投入相比,壹基金在救災上的成就沒有太多值得稱道之處。原因除了壹基金每筆捐款都必需付出高額的稅,另外,也沒人能保證錢一定轉到目標帳戶。

不缺慈善 少合理制度

自二○○九年二月至今,曹德旺申請以自己捐贈股權作為註冊資金的基金會依舊沒獲批准,萬般無奈之下,他四月決定,出售一億股自己所持有的股票,直接賣股做慈善。

遭政策掣肘的曹德旺,更與南京大學簽訂協議,捐贈二千萬元合建「何仁社會慈善學院」,目的就在培養專業的慈善研究者和決策者。

中國富豪說不出口的煩惱,可能並非巴菲特和比爾蓋茲這兩位「高牆」外的慈善家所知。他們日前來到中國舉行慈善勸捐晚宴,但深諳中國民間慈善事業現狀與邏輯的人們會說,「如果我們根本沒有真正的民間慈善事業,那這樣的勸捐又有什麼益處?」王振耀和慈善家曹德旺同樣認為:「我們的文化裡不缺慈善傳統,但我們現在缺少合理的慈善制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