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沒雨就缺水,有雨就淹水」,經建會進行國內水資源總體檢,建議十年內至少編列一千億元水資源建設費用,並減少農業用水、增加工業用水,才能達到馬英九總統「六三三」政見目標。
經濟部水利署推估,台灣自然水資源開發總量上限為每年兩百億噸,目前年用水量約一百九十億噸,若不積極推動節約用水、有效減漏,最壞情況將在十年後到達上限,台灣恐陷入「水不夠用」的困境。
為此,經建會做出政策建議,保守估計必須在二○二○年前編列一千億元,用以改善水庫、國土保安復育、開發多元水源、增加都會區滯洪能力等水資源建設計畫。
官員指出,目前國內水資源分配極不合理,產值不高的農業用水占比高達七成,民生用水兩成,工業用水僅一成;若以二○一六年實踐「六三三」(經濟成長率百分之六、失業率百分之三、人均所得三萬美元)目標估算,工業用水量要增加一倍左右,民生用水量不能成長,農業用水量則必須明顯減少。
經建會設定,如果維持目前每年平均用水量的水準,十年後,國內農業、民生與工業用水的比率,將分別為六成三、一成七與兩成;到二○六○年,比率將再變為六成、一成四、兩成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