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上)

文/伽葉 繪圖/尤美玲 上古藝術 |2010.07.29
873觀看次
字級

她住在上海一棟小公寓的歲月,鎮日望著窗外泰半灰暗的天色,《八月的憂愁》開始讀到她的心底裡。

上海並非沒有陽光的都市,九月開始,有陽光的日子還算多。但是上海的陽光彷彿負荷著紅塵的包袱,即使有陽光,那陽光依舊無力穿透天空裡厚層的灰,難以開展燦爛笑靨。

她在上海住過。回想起來,像一幅超現實的畫,超現實,是從未融入上海的泥土。離開上海的生活愈遠,記憶裡的灰色愈淡,它永不可能變成天藍。但這抹灰,不直接,必間接,不具象,必抽象,造就故事的基調。

打從首日來到上海,直到兩年後離開上海,上海總是陰雨濛濛的迎她送她。那個三月天,初來上海,她走在繁華的南京西路,單薄的風衣抵禦不住上海街頭的陰霾。走在冷雨的街頭,像一艘孤獨的船在海面飄泊,既沒有對過去的追憶,也沒有對未來的憧憬。落寞的心底有一扇門逐漸闔攏。有時,她甚至想,這是一種償還,償還不曾經歷的下放歲月。

有一天,她行經地鐵站的書店,不意看見林徽因的詩集《八月的憂愁》。翻閱之際,詩人於二十五年夏末書寫的這首詩,開始讀到她的心底……



黃水塘裡游著白鴨

高梁梗油青的剛高過頭

這跳動的心怎樣安插

田裡一條窄路八月裡這憂愁



天是昨夜雨洗過的山崗

照著太陽又留一片影

羊跟著放羊的轉進村庄

一大棵樹蔭下罩著井又像是心



從沒有人說過八月什麼話

夏天過去了也不到秋天

但我望著田壟土牆上的瓜

仍不明白生活同夢怎樣的連牽



一大棵樹蔭下罩著井,又像是心。誰也看不見她當時心底的那口井。夏天過去了,也不到秋天,生命的八月。她帶著無奈來到上海,不曾想過離開加州。當日子過得像一張枯乾絞盡的晒網,再擠不出一滴油水。往前看,一片黯淡,離去,也就無甚差別。

她永遠記得,九一一發生四天後的那個黃昏。她在自宅門前,焦慮的來回踱步,等待被革職的他歸家,她的焦慮,並包含著應如何安慰他。那段時間,居住的矽谷,忽然遷來許多聒噪的黑色烏鴉,粗重的烏鴉,有時成群降落房頂,雜沓的腳步聲,帶來壓迫與騷動。那個黃昏,當她在門前來回踱步,又看見鄰居草坪上,飛落下來一大片黑漆漆的跳腳烏鴉。她常告訴自己:不要迷信。但是,烏鴉刺耳的嘎聲,總是令她心慌意亂。

眼前這個居住二十餘載,曾經生機蓬勃的世界,整個世代,彷彿南北戰爭後的《飄》,隨風逝去。矽谷高科技,隨著網路公司的股票泡沫化,哀鴻遍野,秋風掃落葉。九一一的災厄,宣判末日真正來臨。生命的變遷,尤如夜半盜賊突然破門而入,彷彿一夜醒來,世界已經面目全非。時值生命的黃昏時期,更難抵禦世界蕭瑟的景氣。

在惡劣的生態中,經過一年半載的徒勞無功,他開始跟隨老友工作,這所小公司,創立於光纖業充滿遠景的時刻,如今,一間空盪盪的大倉庫,尤如黑洞般蒼涼。人手不足,經費短絀,他支取最低薪資,日夜加班,有時,幾近夜半歸家。然後,有一天,她輾轉聽聞背後怨言,指丈夫必須對產品不成功負責。她整顆心涼透腳底。原來,在一個縮減的年代,人心也失去了飽滿。

這不是她第一次來到上海,這是她第一次居住上海。上海是世紀的寵兒,移民上海,投資上海,工作上海。她不需要尋找朋友,她在街頭三番兩次與他們巧遇。她不是退休享福,也不是購屋定居,她以體驗的心境,接近上海的滾滾紅塵。她一直尋找上海被世人寵愛的理由,她從老百姓與陌生人身上接觸這個世界,她踏踏實實的走過上海的四季,大街小巷。她看見的不只是時髦華廈與璀璨虹霓塑造出的海市蜃樓,還有十字路口人馬衝刺對恃的粗烈。她沒有私家車乘坐,迎面而來的行人,經常在清喉呸痰。

當上海豐沛的衣食逐漸失去吸引力,就是她窩居公寓,度過平淡生涯的開始。

上海歲月,最後遺留她腦海裡最清晰的一幕,竟是江蘇路到靜安寺這段地鐵路程。她每周從江蘇路口搭乘一站地鐵,前往靜安寺的久光超市買菜。這件事成為她在上海生活的主線。百樂門舞廳就在靜安寺站,她經常前往位於愚園路的南京美髮店理髮,這間五星級的國營理髮店,與百樂門舞廳僅只十數步之遙。但她屢次理髮完畢,經過百樂門舞廳,在門口稍事觀望,一次也不曾涉入。

這段時間,經常陪伴不愛出門的她,就是做清潔工的上海阿姨。這位阿姨第一天上工,從門後露出淡巧克力色小圓笑臉。剛見面,阿姨就從旁觀察的問她幾歲。待雙方報出年齡,微微一愣,竟然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生辰幾近,兩者的個性命運應該也有雷同之處?!待她日積月累傾聽阿姨苦訴人生的窘迫,始知,果真有兩名女人,同樣被鎖在閣樓內。

只不過,阿姨看不見她被鎖的那棟閣樓。這間公寓,在阿姨眼裡是好的,她在公寓裡清潔客浴時,順便洗澡,裡面水聲嘩啦啦好一陣子,滌淨幾日不洗澡的體味。阿姨家裡沒有燒熱水爐。她比畫自家廚房,只有轉個臀大,她必須每日提重物,攀登自家六層樓,也沒有空調可熬過上海酷暑。阿姨的樓是「借」來的,她正處於逃離那不長進丈夫的非常時期。

兩個女人鎖在同一棟樓內,阿姨每周來做清潔,開始養成向她訴苦的習慣。漸漸地,她成為阿姨生命河流之出口。阿姨決心脫離的丈夫,是個三更半夜巡邏街頭的保安人員,他的收入微薄,個性慳吝,結婚多年,毫無改善現狀的心意,甚至不容許她用自賺的錢改造環境。她窄小的家裡,還有婆婆與兄嫂同住。這已不是她第一次逃離婆家,她矢志再不回頭,一周打幾份工,借房子獨居,寂寞就苦悶抽菸,染上喉炎。有一陣子,阿姨解恨似地對著空氣窮咳,從嗓子裡逼出陣陣乾澀的哦咦聲。

每當兩名女人談話告一段落,剩餘的時間,阿姨打開落地窗,任白色窗紗鼓動飛舞,江蘇路愚園路口亂無章法的汽車喇叭聲,就像宰豬似地廝殺進來。阿姨拿起拖把,渾碩的身體左右扭動,在陽台上努力清潔,她則回到沉默的閱讀或電腦打字。

阿姨將陽台清潔完畢,落地窗關起,勉強隔開馬路上粗嘎不耐的車喇叭尖聲,回復屋內封閉滯悶的空氣,一股煙塵裊繞的憂愁,就彷彿藤蔓似的從心窩慢慢升起,淡淡地籠罩住她。然而,她的煙鎖重樓是阿姨無從進入的,阿姨這輩子從未走出自己居住的閣樓,樓外的世界是她缺乏概念的。因此,扮演憂愁出口的人,永遠是她。

美國是什麼樣子?阿姨總愛問她。不一樣,什麼都不一樣,人不一樣,風景不一樣……怎麼描述?她用言語是搬不動也懶於多說,阿姨這輩子連飛機也沒有搭過,第一次坐火車是插隊落戶到江西,她看見車窗外迎面而來黑黝黝的大塊東西,不知道這就是山。

阿姨幾次說:「如果你當年是生在大陸,就可憐囉。」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