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樂開心 古典體驗

郭士榛  |2010.07.25
826觀看次
字級

人才培育
導覽員也專業

國台交近三年來都在進行室內、戶外的整修工程。二年來已整修完成「優質工作室」,及大小型的琴房,今年弦樂、管樂夏令營都在此舉行,四樓研習教室,也己訂了辦法,可供人借用或租用。劉玄詠指出,目前正在做行政大樓外牆貼磁磚工作,所有整修工程預定九月三十日完成。
曾在國台交演奏廳聆賞表演的人,一定會驚嘆中台灣竟然擁有比國家音樂廳設備更好,規格更高,噪音值更低,且殘響比例表現更佳的音樂廳。演奏廳有五百七十個位子,噪音值二十五分貝,殘響一點八秒,國台交演奏廳錄音間,有很好的錄音師、麥克風,後製容易,錄音成品聲音漂亮,音質很好。
國台交重視樂教推廣及人才培育,甚至,樂器博物館的導覽人,全都是精英。張筱云今年五十歲,原是省府中興新村的一員技工,當省府精減時,需另找工作,張筱云表示,幸好她平時喜歡接觸藝術,一切資訊都深留腦海,就因這份喜好,使她有機會加入音樂園區樂器博物館從事導覽工作。
劉玄詠表示,張筱云可說是自學成功,現在是園區內首屈一指的導覽人員,整個博物館她瞭若指掌,有她在可以放心。就因為團長的這份信任,張筱云去年只為體檢請假兩天,她不但挺劉團長,更感謝國台交所有團員,願意不辭辛勞一點一滴教導她。

  文/郭士榛 
  圖/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提供
文建會所屬的園區,宜蘭傳藝中心占地二十四公頃、台中手工藝研究所有十幾公頃、台南國立歷史博館二十多公頃、美術館也十公頃。台中霧峰國立台灣交響樂音樂園區只占二公頃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團長劉玄詠表示,比起其他單位音樂園區土地面積是小很多,可是國台交的功能定位清楚,包含:樂教推廣、人才培育、提升民眾欣賞水準、提升樂團演奏水準,甚至現在也要積極發展文創。
「雖只有二公頃的百分之五十,可是國台交的能量和能力卻是不斷增強,尤其文創發展實力更是指日可待。」劉玄詠很自信的說。
  增進稅收
  音樂會館委外
台灣音樂文化園區位於台中縣霧峰市區,所在地原是台灣省政府與中央部門的聯合辦公區,佔地二公頃由國台交、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及三山管理處一起使用。劉玄詠指出,其中一棟大樓原本供教育研習之用,四年前國台交向中央爭取了一筆預算進行整修,開始打造音樂文化園區,包括國台交的演奏大廳、辦公空間等,園區設施則有「樂器展示區」、「影音文化廣場」、「優質工作室」和「音樂教育研習中心」,前兩區坐落在同一棟大樓中,一般民眾可以接觸管絃樂器、欣賞古典音樂的入門。
時代變遷,交通的便利,再加上國台交現有園區,環境十分清幽,極適合作為教育文化園區。劉玄詠表示,音樂文化園區的建立,是以文創為出發點,很多人質疑身負樂教推廣責任的國台交,如何發展文創?事實上,這兩項重責是可以相輔相成,並行發展。原來,劉玄詠有著滿腹的計畫。
音樂文化中心的一、二樓是樂器博物館,深受參觀民眾及學生的喜愛,而原是夏令營學員宿舍的三至七樓房間,八月要開始動工,室內裝潢成三至四顆星級的音樂會館,預計完工後明年一月開始委外經營,初估,會館委外每年有幾百萬收入,替國家增進稅收。劉玄詠開心表示,音樂會館有八十至九十房間,要求委外單位一年回饋五百至四百間房,國台交可以提供給來訪貴賓,及夏令營的師生住。
  文創概念
  意象能變產值
國台交出版的CD、DVD,除供樂教使用外,也是文創發展重要一環,劉玄詠表示,國台交除了製作發行樂團演出的音樂專輯外,國台交所有有關於「聽見台灣的聲音」的國人作品,及去年舉辦鼓勵創作八個作品,徵取比賽四首作品,及今年八月將參加比賽的獲獎作品,全都錄成CD也出版樂譜發行。
國台交鼓勵創作,徵取比賽的作品,除了發行CD、DVD,樂譜外,當一切由文創出發,劉玄詠還發了奇想,去年他就曾將八首包括傳統和現代音樂,各找一段做為電話答鈴,或是給電玩遊戲做配樂用,二分鐘就創造出價值,可惜去年沒推介成功。劉玄詠仍不死心,今年繼續在創作曲中找適合的聲音,只要有三十秒可做電話答鈴,就會和遠傳、中華電訊、台灣大哥大洽談。劉玄詠最大的期望是「文創這部分,未來會是國台交的金雞母」。
劉玄詠認為,文創只是個想法和概念,是創造一個意象,如何將意象變成產值,是藝術家由構想變成商品,還要投入很多人力去磨練,說服藝術家將構想變成商品。文創產值國內有很大空間,對古典音樂的文創有很大期待,劉玄詠表示,雖然首演的作品都是冒險,是否成功不知道,仍需要嘗試,但只要其中有一件成功,將來創造文創的價值就很不得了,所以要投資,做不同的努力,找尋成功的點。
  戶外教學
  企業認養學校
國台交推廣樂教,並和文創結合,劉玄詠希望「樂器展示區」、「影音文化廣場」,今年能有五萬名學生來參觀,體驗其中的創意,當目標朝向十萬人次時,就需募款,劉玄詠很認真談他的計畫,音樂園區可以結合手工藝研究所,請企業贊助學校邀學生,來個文化園區一日遊,可能上半天在音樂園區,下半天去手工研究所的園區,就可完成一日有意義的戶外教學,這些都是九月園區的修護完工後,計畫努力的目標。
劉玄詠指出,國台交目前正在整合企業認養學校的平台,這是推廣文創樂教的目標,至於真正的產值,則是期待會館委外後的權利金收入,及創作曲受到歡迎,並能創文創的產值。
十月八日,日月潭國際音樂節,是推廣樂教,打造品牌形像的活動,今年請胡乃元回來指導潭管弦樂夏令營,將有大陸、新加坡、台灣三地小朋友九十多人參加,今年集訓後,會在日月潭、台中、台北、北京演出,做兩岸交流,明年經費若許可,希望將香港、澳門學生也串連起來,未來日本、韓國及華人區的學生都一起參與,成為國際性的夏令營。
 最大願景
 音樂文化園區
團長劉玄詠表示,台灣音樂文化園區能夠落成,要感謝前幾任團長的擘畫,才能讓國台交有基礎可以發展。劉玄詠希望政府組織再造時,上級單位安排中辦及三山管理處遷到更好的地方辦公,國台交仍留在此處,整個區塊都交由國台交經營音樂文化園區,將來整個園區會很有規模,民眾到園區可充分享受音樂洗禮,這是音樂文化園區最大願景。
未來,由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主導的「台灣音樂文化園區」,也可以和鄰近的地震博物館、霧峰林家、台中文化創意園區、台灣工藝文化園區搭配,串連成一條中部文化產業之旅路線。

五花八門的微型樂器博物館

拿起指揮棒輕輕一點,任何人都可成為樂團指揮,只是當你指揮不好,會有團員出來大喊:「你給的拍點我們看不懂!」也會跳出字幕:「太慢了!」或「太快了!」最後,還會為你的指揮表現打成績。
這是「台灣音樂文化園區」樂器博物館一樓的虛擬樂團指揮設備。團長劉玄詠笑著說,在整個園區中,「指揮體驗區」最受小朋友喜愛,很多人站在台上一玩就是半小時。副總統蕭萬長今年到音樂文化園區參觀了樂器展示區,第一次手握指揮棒,在劉團長的解說下,節奏感十足的完成「拉黛斯基進行曲」指揮體驗。
「樂器展示區」除了有形的樂器陳列之外,也將樂音化為無形,透過科技設備讓年輕學子認識樂器;走進一樓的「樂器展示區」,跳脫傳統陳列型式,結合數位科技與影音設備,讓樂器在觀賞者面前「鮮活」起來。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敲擊樂器、鍵盤樂器、絃樂器、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分不同區域,實物陳列展示,共收藏展示七十多件樂器。每個區塊,國台交都設計了多媒體影音系統,民眾很容易藉此了解不同樂器的特性、音色、演奏方式等等。除了最常見的大小提琴、小號等樂器外,國台交還蒐羅了好幾種較為罕見的樂器,譬如古色古香的大鍵琴、維也納號、鋼片琴等。
從一樓通往二樓的樓梯,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音符和五線譜,極具設計美感。園區的二樓是「影音文化廣場」,裡面有期刊區、圖書區、影音多媒體資料區、個人視聽區等。走進廣場,迎面而來的是期刊區,附有電腦等多媒體器材。還有一套「作曲家創作互動式操作系統」,裡面都是貝多芬、莫札特、海頓等十五位作曲家的生平和創作資料。民眾站在系統所附的螢幕前,先看到這些作曲家的肖像圖片,然後按照系統的說明文字,以手左、右揮動,利用光觸感應,就可以進入相關的頁面瀏覽。
影音文化廣場「個人視聽區」。民眾可以先到資料區找到要欣賞的CD或DVD,然後進入「個人視聽區」播放,享受一段專屬的心靈陶冶時光。此外,歌劇區與作曲家區,展示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創團以來演出過的歌劇作品與台灣這片土地上具有代性的作曲家作品,紀錄了國台交在台灣各地留下的演奏。

《小檔案》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創立於民國三十四年,創團以來,舉辦過許多大型音樂藝術季,演出過多部著名歌劇,並創辦了臺灣最早之音樂雜誌《樂學》雙周刊,締造許多臺灣音樂界的紀錄。現任團長劉玄詠繼往開來的辛勤耕耘下,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致力推動藝文發展及國際文化交流。近年來,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力求「精緻」與「和眾」,成立「臺灣音樂文化園區」,藉由富專業性及教育性的音樂媒材展示,提供民眾操作互動學習的機會,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交響樂的文化、教育及休憩場域,期望達到提昇全民音樂生活美學的目標。
現任團長劉玄詠:台灣新竹縣人,畢業於台北師專音樂科(現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並獲得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學院長號演奏家文憑。曾任國臺交長號首席及副團長,並擔任東海大學、嘉義大學、臺中教育大學等校兼任副教授及臺中女中管樂隊指揮。個人著作
:《低音銅管樂器教材研究》、《德奧交響樂團組織與運作》、《滿面春風四季紅│鄧雨賢傳》、《長號演奏技巧》。獲獎紀錄:臺灣管樂協會管樂大賽連續三年第一名及最高榮譽冠軍金龍旗指揮獎、教育部彰化社教館社教有功人員、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模範公務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