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人生 -試解讀張義雄的流浪者之歌

曾長生/文 《拾趣》張義雄/首都藝術中心提供 |2010.06.25
2563觀看次
字級


在台灣藝術家中,最富傳奇性又富悲劇性的畫家,非現年九十六歲的張義雄莫屬。他一生浪跡天涯,赴法國前的作品反映著他的生命,像隻卑微、受創的野獸隱隱發出低吼。我們何妨從他的「黑線條時期」作品看起。一九一四年生於嘉義的張義雄,是第一個在作品裡忠實反映自我的畫家。不論畫作對象是女人、小丑、流浪漢或景色,幾乎都是他的寫照,表現卑微的生命,畫面充滿故事性。

台灣最早的街頭畫家

台灣最早的街頭藝人是誰?實際上不可考!後來,一批畫家學習國外的人像素描,在台北新公園、西門町等地做起素描生意,兼著推銷自己的畫作。不少國內知名的畫家,就是那時崛起的,如:張義雄、陳景容、席德進。

張義雄從小不愛讀書,喜歡在荒野上與動物為伍,獨享漂泊的浪漫與苦澀。跟許多靠家庭得以赴日留學的畫家不同,張義雄學畫的歷程相當辛苦,矢志成為畫家,輾轉日本與台灣,長達二、三十年的時間,張義雄靠著在公園為人繪製剪影維生。張義雄為人木訥,但很會變魔術,過去到巴黎時,曾在街頭賣藝,因此小丑也有喻己的意義。晚年,他到巴黎後的畫作,因心情較開朗,作品顏色較亮麗,與之前的畫風不同。

沒有笑容的小丑

小丑為綜合藝術,涵蓋化妝、身體語言、器械、舞台表演、馬戲、趣劇、雜耍、魔術、默劇等。查利卓別林(Charlie Chaplin)無論在觀眾心中或在小丑這個行業裡,都是「小丑之王」。嚴格來說他是一個Character,永遠在社會裡掙扎求存,活在流浪、逃亡、打拚、被欺負中,呆頭呆腦,時又機靈,充滿同情心,天真中帶點自戀,容易意亂情迷卻又膽怯。笑中有淚的小丑之王卓別林最經典的一句話即是:「要記得笑!」

沒有笑容的張義雄畫過多幅的小丑,很容易令人想起那就是他自己,似乎有一份逗人的、玩世不恭的、毫不在乎別人的自我調侃。張義雄的繪畫,受到後期印象派的影響很深,尤其是塞尚,顏色上也有馬蒂斯的風格,他還曾稍微嘗試畢卡索的立體派。他用色濃重,一系列小丑作品,構圖簡單,色彩對比強烈,相當搶眼。

張義雄十歲時在嘉義市中央噴水池邊遇見陳澄波寫生,受其啟蒙,立志成為畫家。個性桀驁的他,從小喜歡與毒蛇、蜈蚣等寵物為伍,被美術學校拒於門外的他,帶著吉他、魔術道具與小動物行走江湖,而為了實現畫家夢,有半世紀都在與貧窮作戰。

摩登原始人

張義雄以自己的筆調,藉由創作表達人生觀,一是樂觀愛物的「摩登原始人」,一是悲愴深刻的藝術行者。年輕旅日時,艱苦中堅持創作,獨特強烈的線性風格,表達出與命運搏鬥的生存熱度;他筆下的花景雖非主角,卻提點出當下時空中,花都巴黎的浪漫風貌。

張義雄的奮鬥精神,令人想到卓別林的代表作〈摩登時代〉,該片描述一九二九年後美國大蕭條的故事。卓別林在片中扮演工人,在工業化生產線上不斷被壓榨,最後被送進瘋人院,出院時又遇失業潮,無端被抓去坐牢,出來時邂逅一孤女,二人在社會上掙扎求存,最後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發揮才華的工作舞台,卻因前科被警察追捕而再陷於逃亡。在大馬路旁,孤女萬念俱灰,而卓別林卻積極地稱:「挺起來,永不言敗,我們終能度過的!」

藝術就像流浪者之歌

最能震動人心的藝術,總讓人隱然窺見一種胸中有誓深如海的悲願與虔敬。大江在《作家自語》裡說:人到晚年之後,無論悲傷也好,憤怒也好,對於人生及世界的疑惑也好,能夠以猛烈的勢頭調整這一切、面對這一切,並推進自己工作的人,是藝術家。晚期工作不是遲暮哀感,不是滄桑興歎。晚期風格,也不是什麼成熟、透徹、圓融之類。晚期風格是,不與時人彈同調。

一切深入生命深層而能出入自在者,都稟具了一雙讓他得以活在世間,卻又不屬於它的邊緣的眼睛。正是依憑這邊緣的眼睛,讓人得以凌越深植意識的一切習見遮蔽,而直接貼近那莫可名狀之存在所給予之陌生情境。陌生,決定了嶄新的視域。橫←眼前的,只是一條不見盡頭,也不見指標的道路。俯仰空闊,莽莽蒼蒼,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人如至此,終於抵達了一種深邃的孤獨與自由。

張義雄從台灣到日本,六十七歲如願到巴黎,沉鬱的黑色線條化為明朗的白色塊,有個性的靜物、風景、小人物,是張義雄笑淚人生的真情世界裡,真實活過的痕跡。誠如李欽賢所稱,張義雄的生涯宛如一隻漂鳥;張義雄的藝術好像流浪者之歌,在生活上他有抗拒命運的性格;藝術創作方面也無師承的碼頭可以靠岸。總之,張義雄的一生如漂鳥,藝術生涯像浪子列車,將近一世紀流轉,越過荊棘、歷盡波折,至今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仍保有赤子之心。現在,浪子列車終於靠站,他也終於航停過畢生最嚮往的藝術之鄉。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