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惱人 倦不上道

張雅雯 |2010.05.22
1332觀看次
字級

台灣高鐵日前曾發生駕駛因失眠困擾,自行服用安眠藥後導致嗜睡,險些釀成行車意外。根據統計,國內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有失眠問題,卻未必都尋求正確管道來改善,若沒有遵守「倦」不上道,對自己及他人可能造成生命的危害。


失眠有三項定義:一、無法在三十分鐘內入睡;二、半夜醒來就不易再入眠;三、清晨常比預定時間早醒來。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最新調查顯示,一周超過三天出現失眠困擾、持續達一個月以上的「慢性失眠症」患者,比例已達百分之二十一點八,也就是每五個人就有一人處於長期失眠。


睡眠障礙的定義除了失眠,也包括嗜睡。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毛衛中指出,嗜睡指的是該保持清醒時卻無法,導致影響日常作息,目前最常使用艾普沃斯嗜睡量表的八個項目來評量,包括坐著看書時、看電視時、開會中坐著不動時、坐在連續開一小時的車上當乘客、下午躺下來休息時、坐著與別人談話時、午餐後靜坐時、在車內當交通停頓幾分鐘時,看看是否會打瞌睡而無法維持清醒狀態。

今年,毛衛中在睡眠醫學會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一篇睡眠品質與安全駕駛關聯性的報告,透過電話訪查大台北地區一千五百位有駕駛經驗者,其中五分之一的人有失眠或嗜睡或兩者兼具的睡眠障礙,研究發現,有失眠傾向者,交通意外事故比率比沒有失眠者高兩倍以上;有嗜睡傾向者,交通事故比率比沒有嗜睡者高出四倍以上;若兼具失眠與嗜睡症狀者,交通事故比率更比沒有睡眠障礙者高六倍以上。

藉外物提神 效果很短暫

毛衛中表示,多數人明知精神不佳會影響專注力,但仍會繼續維持白天要做的事,包括駕駛。臨床上發現,失眠者大概只有一成,白天完全不會想睡覺,所以很多人其實在駕駛過程中,處於感覺疲累以及身心不安的狀態。

那麼使用提神物質是否有幫助?研究推翻這項論調,發現嗜睡者即使有使用提神物質的習慣,發生交通事故的比率仍高出兩倍以上。毛衛中指出,提神物質雖有暫時的醒腦效果,但相對會讓人忽略了自己疲勞已到了極限,更容易因硬撐而導致出事。

失眠可能是白天嗜睡的原因,還有一種人是因為疾病導致嗜睡,那就是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表示,此疾病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睡覺時會大聲且習慣性打鼾,家人可目擊到呼吸暫停,且患者睡眠中醒來會覺得呼吸困難,嚴重者在白天開快車時,可能發生打瞌睡而不自知的駕駛行為。

初用安眠藥 應有觀察期

由於容易造成車禍傷害,陳濘宏舉例,美國有些州會強制車禍者進行睡眠呼吸中止症檢測並接受治療,美國高速公路管理局甚至建議這類患者,在治療完成之前,不應該擔任商業車輛駕駛,以避免可能的公共安全危害;但國內目前在駕照規定上,仍未有相關的規定。

睡眠障礙問題若持續一個月仍無法改善就應就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在醫師處方下適度使用安眠藥,的確能快速改善睡眠問題,不過由於每個人對安眠藥的耐受度不同,因此不建議任意服用他人的安眠藥來助眠。

此外,不同種類的安眠藥、在每個人第一次使用時的效應最難估計,有些人雖然使用短效的安眠藥,睡眠債卻因為身體放鬆了而一股腦兒找上門,導致隔天仍睡不飽,所以李信謙建議,任何安眠藥若是初次使用,最好經幾天觀察,確定不會影響隔日的正常作息,再恢復駕駛的行為較安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