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變文化達人 阿祿仔找回野窯

 |2010.04.18
1730觀看次
字級

【本報宜蘭訊】宜蘭縣冬山鄉大進村民「阿祿仔」藍欽祿,年輕時沉迷酒鄉,一天至少要喝四瓶紅露酒。三年前加入農委會「培根計畫」獲啟發,考據當地平埔族住民燒陶技術,讓獨有的野燒工法重現,「酒鬼」搖身成為村民口中的「文化達人」。

四十六歲的「阿祿仔」說,三年前朋友拉他加入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的培根計畫,兩期培訓課程結束後,他在村內展開田野調查,聽耆老提到「野燒窯」,勾起他的好奇心,後來在淋漓坑山邊發現破碎的陶片,找到百年前野燒窯遺址,從此改變他的人生。

「野燒窯」是指早期平埔族以石頭堆成窯,拿枯乾的樹枝、樹葉、雜草做燃料,捏製陶土燒成炊具和食器的露天燒窯技巧。

為了找尋失傳技法,「阿祿仔」大老遠跑到離島蘭嶼,一待五天,想學習當地的野燒窯技術,但訪談了許多人,沒人知道野燒窯怎麼燒。

他上網查資料、翻閱相關文史書籍,還花了好幾千元上陶藝課,但沒有收穫,最後決定土法鍊鋼。

「阿祿仔」在家中起了一座窯,不停試驗燒陶技藝,由於野燒陶是露天窯,失敗率極高,燒了好幾次都破掉,他一氣之下乾脆戒掉三十年的酒癮,專心顧窯,終於在一年多後燒製成功。

藍欽祿說,「野燒窯」的手法繁複,先在窯裡鋪樹枝,放上陶胚,覆上一層層報紙,再擺放枯枝和雜草做燃料,溫度太高,要灑木屑降溫,不然陶胚一定會破。

起初他技巧不熟練,半夜兩小時就要爬起來巡一次窯,現在已逐漸掌握訣竅。

為了推廣野燒窯文化,藍欽祿無償提供土地,成立社區公用的「野燒陶器見學坊」;有人想跟他買陶器,阿祿仔搖手拒絕,要留下來作為地方文物。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聽說阿祿仔「從酒鬼變文化達人」的故事,多次拜訪,鼓勵他繼續努力。藍欽祿說,接下來他還要嘗試藍染和醬油加工,為大進村留一些歷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