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合建築與藝術 華裔建築師 林瓔 以創作保護地球

覺梵/整理報導 |2010.04.04
665觀看次
字級

美國白宮不久前舉行國家藝術獎章授予儀式,由總統奧巴馬授勛予五十歲的華裔女建築師林瓔(Maya Lin),以表彰她「作為建築師、藝術家、環保人士的卓越成就」,這是美國官方給予藝術家的最高榮譽。林瓔另外一個身分,就是著名建築家林徽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的侄女;她的父親林桓,是林徽因同父異母的弟弟。

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林瓔,不會講華語,她在林徽因逝世之後四年才出生,因此只是從父親的回憶中認識這位姑媽:「他(父親)當時提到了姊姊林徽因,我的姑媽,一個建築家……她和她的丈夫梁思成一起參與設計了天安門廣場,並整理了許多中國古代建築的文獻史料。」她相信是出於對姑媽的這種欽慕,才使父親一直希望有一個女兒。

雖然與姑媽從未見面,林瓔卻展露出同樣驚人的建築及設計才華:在一九八一年,她作為耶魯大學建築系四年級學生,所設計的「越戰紀念碑」,在全美設計大賽便擊敗了其餘一千四百多個競爭者。一個評委會委員說,她的作品很簡約,但是愈看就愈覺得它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是永恆的紀念碑。

然而這件作品在當時引起許多爭議,因為她的設計缺乏「愛國文字」、「英勇雕像」等戰爭紀念碑的許多傳統元素;她的亞裔身分也是一個敏感問題。因此,在一九八二年紀念碑的揭幕儀式上,人們甚至沒提她的名字。如今,越戰紀念碑已成為華盛頓最吸引人的建築物之一,每年都有四百多萬人前往參觀。

現在的林瓔不僅是出色的建築師,也是一位雕塑家;是耶魯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博士;被美國《生活雜誌》評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五十位未來的領袖」;以壓倒性票數選為耶魯大學校董;一部取材自她真實生活的紀錄片《林馬婭:清楚的幻想》奪得一九九四年的奧斯卡獎,片名取自她在耶魯一次關於紀念碑設計流程的演說。

如果說林瓔在越戰紀念碑的設計,體現的是無聲的奉獻精神,那麼她之後的很多作品,便是無聲卻自然的詩。在越戰之後,她又陸續為美國設計了民權、女權、印第安人共四座具有標誌意義的紀念碑。

如今,她用她的設計和藝術來呼籲人們保護地球,保護環境。正如她所說,紀念碑的存在,是為了告訴下一代什麼是意義,而不是「丟掉一些東西,又丟掉另一些東西。」她的最新作品││第五座「紀念碑」,題目為「什麼在消逝.空屋」,便是為環保而建。這不是一座「建築物」,而是一組呼籲保護瀕危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的大型聲音及多媒體互動裝置。遊覽者手拿一塊有機玻璃,對準地上的投影設備,那些已經滅絕和瀕臨滅絕的動物就會在眼前一一呈現:有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的象牙喙啄木鳥、有正在消融的北極上孤單的北極熊、有大西洋裡變得愈來愈小的鱈魚、還有已經滅絕的北美信鴿……

林瓔認為,無論是建築、藝術還是紀念碑,它們之間是有聯繫的,而她更喜歡那些差異:「做建築就像寫小說,做藝術就像寫詩,兩者我都很喜歡,都不會放棄。我是因為它們的差異才愛上它們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