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永續經營的設計法則

王乾任 |2010.03.28
598觀看次
字級


書名:生態設計學

作者:辛‧凡得來恩、

史都華‧考文

譯者:郭彥銘

出版:馬克孛羅

最近幾年,全球暖化的惡果日漸明顯,南北極的冰山融化崩解,夏季北極極冰全然消失,全球氣候大亂,生態物種滅絕速度加快,已經到了再沒有人能忽視全球暖化的地步。

面對飽受科技文明蹂躪的地球,越來越多人起身投入拯救運動,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因為我們知道,如果不加緊腳步努力改善現狀,人類文明將撐不過五十年。

為了人類文明與地球生態的永續生存,不代表人類得走上禁慾苦修的生活(雖然說這條路未嘗不好),而是必須發揮人類的創造性智慧,從生產設計的角度切入,認真務實且大規模的改革現存的農工服務業科技與產品,使其符合「從搖籃到搖籃」的設計理念,每一項的設計和產品都沒有廢物,所有的生產與設計都是可以百分百的回收再利用,不剝削地球,也不破壞地球。

為了實踐永續經營,最重要的就是「設計」理念的變革,政府嚴格的環保規定,雖然能夠做出某些成果,但並非所有政府都願意提出嚴格的環保限制,也不是所有的商家都願意配合。惟有從基本的人心與態度出發,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建立具備經濟效益與生態環保的設計發想模式,努力推廣,才有可能改變未來。

辛‧凡得來恩和史都華‧考文的《生態設計學》就是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思考結合環保、傳統科學與設計觀念,創造出一套新的生態設計理念,這套理念「整合設計本身與生命過程,以減低對環境造成破壞出擊的任何設計形式」。生態設計是一門為生態負責的整合性設計學,結合分散在綠建築、永續農業、生態工程與其他領域的努力成果。

全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生活化設計,簡略介紹生態設計的理念,探討永續性與設計之間的關連,生態設計本身的哲學原則,作者認為,生態永續性是設計任何產品的核心思考原則,而人類應該向大自然學習,設計法自然,試著找出符合各種宇宙自然尺寸(小至分子大到宇宙地球)需求且不破壞自然的設計法則。人類應該去適應自然,和自然和諧共存,而非破壞或剝削自然以滿足一時一己之私慾。

第二部分談生態設計的過程。點出五個生態設計的基本原則。

第一是主張設計應該考慮的是在地的需求,尋求在地解決方案,思考大自然允許我們在這裡做什麼?大自然如何幫助我們?

第二是導入生態會計原則,所有的設計應該考慮到生態發展的永續性,例如農業發展應該依循自然本身所有的資源而行,不該發展出自然無力消化分解的DTT(二硫蘇糖醇)。

第三是設計道法自然,大自然本身是一套最有效且能百分百回收再利用的運作系統,人類的設計應該學習大自然的百分百回收原則。例如傳統廁所設計時,會考慮回收人類之糞便以作成有機肥,再使用於農業,完全沒有半點浪費或破壞。

第四,人人都是設計師,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生活做起,將百分百回收在利用的設計理念導入自己的生活中,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人應該融入自然而活,而非以統御且剝削的態度使用自然。

第五,彰顯大自然,所有的設計都應該是為了保護自然彰顯自然而存在,設計不能只考慮人的便利卻忽略對環境的破壞。

只要人願意放下心中的傲慢及對於宇宙自然的統治欲望,學習傾聽自然的聲音,了解並效法自然運作的邏輯,將之運用於生活與設計之中,肯定能創造出永續發展的人類文明。搶救環境所剩時間無幾,再任意行工業文明以來的耗盡式、破壞式生產設計邏輯,人類文明恐將走上集體滅絕的大崩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