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廚房】海上的餐桌

歐銀釧 |2010.03.09
655觀看次
字級

阿芳在春天即將遠行。臨行前,大家相聚。隔了許久才有的聚會,朋友們都驚訝阿芳的自在美麗。

「那是因為我每天總是有一段時間住在海裡!」阿芳神祕的說。

「住在海裡?」不可思議的答案。

她笑了起來:「不是真的住在海底,是讓自己好像住在海底。我做一些運動,假裝自己是海豚,吸氣,鼓起嘴來;提起雙手,讓自己好像在海底戴上蛙鏡,看著海底世界。噢!我有一張海底餐桌,桌上常有海帶、海菜湯、紫菜冬粉……。總之,我有一些生活和海洋有關囉!」

海底餐桌?我也有過這麼奇妙的生活記憶。

早年住在老家的時候,從冬日到春天,我們吃著番薯簽飯或是露黍飯,桌上常有海裡來的「海菜」、「紫菜」。那是三月之前最常食用的熱湯,在冷空氣裡,一碗溫暖就進了心窩。

每逢東北季風吹起,天冷的時候,曾祖母就說:「海菜、紫菜正在長著,有空要去海裡挽海菜啊!天氣愈寒冷海菜長得愈茂盛。」曾祖母盲眼,但是,她心底好像有一個農民曆,知道季節變化和許多事。

去年讀到一個新聞,中研院的鄭明修博士等人在澎湖北海大磽嶼海底,發現海底有著微笑城牆。海底神祕的傳說再次被熱烈的討論著。

許多年前,曾祖母曾告訴我,澎湖海底有著一些城市,熱鬧如我們陸地上的市街。她說,那些古代的人依然在海底生活著,像我們一樣世代傳承。

「這世界上,有許多事情不是眼睛能完全看見的,要用心去看。」

有一次我問盲眼的曾祖母為什麼知道這麼多事情?她看著我,彷彿看見了我的心,輕聲說:「心是有眼睛的,要用心看。」

澎湖有著名的《虎井沉淵》一景,傳說那是古代城牆沒入水中。童年時,人們繪聲繪影,說是白日站在岸上看,可見到海底城市,海裡有人走動。學者發現的微笑城牆,與史書曾記載的虎井沉城,都是地質奇觀。也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許是早年的傳說。

每年冬季和春天之間,澎湖群島附近礁石海域的藻類,在潮間帶的岩石平台上生長。小時候,我常跟著家人和村子裡的人,退潮時到海邊採集海菜。我家有個牛欄,建得高高的,爬上屋頂就可以瞭望遠方的海,看看是否快退潮了?家人總是先到屋頂遠望,以便掌握退潮時間。

我們在剛退潮到漲潮前,蒙面彎身,以竹條挽海菜。海面遼闊沉靜,我們總是採著採著就直起身子,休息一下,順便看看周遭,看看是否要漲潮了?

採回來的海菜得經過繁複的清洗。海菜在水間沖洗,流動的光暈,如海洋如陽光。洗淨之後,最期待海菜湯了。只見大灶上,水煮滾了,倒入洗乾淨的澎湖海菜,等水再煮沸之後,打入蛋花和蔥花,一點點鹽,就是「海菜湯」,海裡的好味道。有時家人也會做「炸海菜丸」、「海菜麵餅」、「海菜麵線」……滿桌都是「海裡來的菜」。

海菜帶有海潮的香味,入了口,再聽曾祖母談起那些海底城市的傳說,彷彿海水從窗口進來,寒風凜冽的冬天裡,有了香湯的溫暖。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