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前景往哪看?台灣角川書店談文創

郭士榛 |2010.02.21
1627觀看次
字級

◎郭士榛 圖/邱麗玥攝

「推動漫畫、動畫文化創意產業,台灣和日本是無法比較的。」台灣角川出版社漫畫書籍部總編輯施性吉,一語中的道出台灣發展動漫的痛點。

文創發展

需更多原創作品

施性吉指出,以台灣角川和日本角川的發展做比較,日本角川是大控股公司,公司旗下有許多不同類的出版公司,每年出版品項非常繁多,除此之外,還有娛樂事業內容產業,像電影、電視公司,相關作品可延伸出動畫、電影,甚至作成遊戲,施性吉強調:「日本角川集團可說是個創作娛樂內容的大集團」。

其實成立十年的台灣角川,多年來一直也在發展文創產業,施性吉表示,台灣角川是綜合性出版社,每月除了介紹日本好作品,包括漫畫、輕小說、文學小說,或是日本流行的主題外,像是Taipei Walker月刊,報導許多台灣在地吃喝玩樂、藝人、電影等相關情報,針對不同主題,像民俗,夜生活相關的書,另外也出版娛樂類,像電影《艋舺》、電視劇〈下一站,幸福〉的小說、寫真集等等,都和台灣文創、出版及娛樂有緊密相關性。

「雖然台灣角川成立歷史沒有日本的久,投資在原創產業上的歷史只有幾年而已,仍努力朝向日本角川出版模式學習,但人力、經費、氣勢、尤其原創作者的發掘,都無法和日本比,因為整個日本都是出版原創作品,台灣角川則大多都是翻譯日本、歐美作品,原創作品卻極為少量。」施性吉如此說,當然這和台灣市場環境、規模有關。

團隊合作

為拓展市場關鍵

一本漫畫雜誌就是一個工作團隊,想讓漫畫雜誌銷售開紅盤,需運用手法操作經營,施性吉表示,日本有許多操作手法是台灣可以學習的,「像是一本漫畫雜誌有許多漫畫連載,他們會辦比賽鼓勵投稿,想辦法挖角找到好作者,並有專業編輯和作者搭配,希望創作出好作品,帶動雜誌銷售,除此外,日本有一整套經營模式、搭配的計畫、行銷手法,像是成名後做公仔、改編成動畫或小說等。」

施性吉說:「要發展出這樣一套計畫,當然相對的就要有一定的市場規模,像是改拍成動畫,在日本投資報酬率是划算的,但在台灣因受限於讀者人口族群關係,很多事情操作起來有困難,除非將來可以將大陸市場也納入經營範圍,否則就算我們擁有日本的knowhow,也無法像日本一般全面的發揮。」

施性吉更進一步說明,台灣的得獎作品,一旦發表成名後,想再演變成動畫和電影,此一夢想在台灣是遙遠的事,因為日本有一億多人習慣並喜歡看動漫畫,並有完整動漫工業,如動漫公司、聲優(配音員)公司,相互配合發展動漫產業

;可是台灣習慣看動漫畫人口很少,甚至有些人完全不看動畫,所以說日本市場由漫畫發展動畫,投資報酬率划算,而台灣發展動畫、電影除經費高外,也沒有看動畫的觀眾,除非想辦法擴張市場。「像是海外授權,來達到收支平衡狀態,只要在原創作品上,特別是漫畫、動漫、輕小說,多發掘出好的人氣作品,台灣在動漫這塊領域便能蓬勃起來。」

日本政府數十年來,雖然沒有投入卻始終支持漫畫、動畫產業發展,施性吉指出,反觀國內雖然新聞局每年都會舉辦劇漫獎(金漫獎),有些作法仍不是很理想;像是規定得獎者要在四十天內找到出版社出版才可領到獎金,可是四十天時間實在太短,出版社無法幫作者做好規畫。施性吉說:「日本都是民間出版社積極經營這區塊,我相信,一樣的經費,交給民間出版社,可以辦得比官方更好。」

鼓勵發展

需長遠配套方法

因為政府花了錢、頒了獎,但對於如何幫助這些得獎作者,在漫畫市場持續經營下去,官方卻不易做到,政府需多深入了解、解決問題。施性吉不諱言指出,劇漫獎的確發掘出一些人才,同時也讓他們認真畫出一本創作,但是沒有將後續效果發揮到最高點。

施性吉表示,去年劇漫獎比賽第一名彭傑「story」就是一本不會丟台灣人臉的作品,這樣的作者,出版社有意願並也有信心合作下去。

施性吉認真表示,若是像「story」這樣的作品愈來愈多,台灣的動漫產業自然能拿出成績,也才有將來,相對而言若政府能給予一些資源和力量,做出「培育計畫」:由政府找到出版社進行認養計畫,除了出版得獎作品,更能持續和作者合作並出版作品。這部分政府若能贊助持續給予幫助,後勁力將銳不可擋!

作者若只出版得獎作品,拿到獎金後很可能擔心未來沒有穩定收入失去後勁;有的是參賽者本身另有工作,只是利用假日畫出參賽作品投稿,拿到獎金就覺足夠,沒有充足的吸引力使作者長期投入,這些狀況使得劇漫獎意義偏頗,是政府需注意並思考的重要環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