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耕致富】理財常識不足 退休有隱憂

劉凱平/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秘書長 |2009.10.14
882觀看次
字級


王先生年輕時,從基層公務員做起,因謹慎穩重,深受長官器重,仕途堪稱順遂。目前已過耳順之年,也熬到令人稱羨的特任官高位,離告老還鄉之日亦不遠矣。偶然機會中,王先生聽到我演講「全生涯理財規畫」,強調國人理財常識不足的情形,王先生猛然警覺,自己晚年養老金可能有不足的危機。

王先生告訴我,他退休後,每月約可以領到月退休俸九萬元,外加早年購買的年金險,每月約還有三萬元可領,但是早年省吃儉用所儲蓄下的錢,在國內房地產及股市的幾度泡沫運動中,不幸已化為烏有,目前並沒有多餘的財產。自己和太太晚年生活,就靠每月十二萬元退休金過活,以目前高齡化趨勢來看,萬一需要應付晚年龐大的醫療、看護費用恐有不足。

目前佔全國人口比例四分之一的嬰兒潮世代,已正式開始進入退休階段,二十年後,嬰兒潮世代將全部成為退休人口,屆時退休人口佔全國人口比例將會超過三成。從人口結構的變化看,王先生的案例更不會是特例,相信許多今天即將退休的三、四年級生,都會感受到王先生的困境。

我們上回談到理財常識不足的普遍現況,從王先生的案例可以總結的說,王先生奮鬥一生,晚年生活仍然會面臨困境,主要是肇因於:首先,年輕時不認識長壽風險,老是認為工作最重要,退休規畫等以後再說,完全沒有預料到自己退休後,還有三、四十年的歲月需要面對;其次,不知道自己在投資理財時,理性是有限度的,換言之,我們在傳統趨吉避凶觀念的導引下,會不自覺、周而復始的出現追高殺低的不理性投資行為,其結果就是沒有足夠的養老金安度餘年,代價不可謂不高。

理財常識不足,是全球投資人理財時常見的問題,結果是理財經驗不愉快,無法積累財富、實現目標。

台灣金融市場發展歷史短,市場效率不彰、快速積累財富風氣盛,投資人過度自信現象普遍,以及金融機構銷售產品為導向的經營模式,都是導致問題無法改善的原因。

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曾經說過:「理財並不需要很高的智商,也不需要內線及運氣,它需要的是一個完善的風險管控機制,以及堅定的意志,不輕易改變這個機制」。善哉斯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