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風起 創業有術 微型創業的搖籃:北藝風創新育成中心

郭士榛 |2009.10.04
2075觀看次
字級

記者邱麗玥攝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成立「北藝風創新育成中心」。相較於博物館的多元功能而言,大學是一個偏重教育功能的學術環境,成立一個產業的育成中心,確實令人想要深入了解其中緣由,學術單位要如何來推動產業發展呢?

北藝風執行長劉怡汝表示,相較於許多育成中心以推動高產值為主,並以群體上課方式做為輔導主軸,北藝風則結合了台北藝術大學的特色,從藝術創作的觀點來開發產業價值,在上課之餘,更提供顧問式一對一的深入輔導。「其實多年前陳婉麗主任推動傳統資源藝術中心開始,『北藝風』的概念同時也在逐漸形成,不過當時礙於面對經濟部提出千萬產值的壓力,反覆討論的結果總覺難行,於是一再延宕去實踐這個想法。」 (記者邱麗玥攝)

發揮北藝特長

微型創業渠成

二○○八年,文建會開始提倡建立文化創意產業的育成中心,劉怡汝與夥伴們開始研討,如果面對文建會,是否有機會從其他層面來開發產業,而能夠嘗試跳脫「高產值迷思」?劉怡汝大膽提出補助申請,文建會也如願讓北藝風正式開張!

「北藝風其實也是針對北藝大本身是學術教育單位的特色,去開發出我們培育產業人才的實用方法;以學校來說,藝術大學就是孕育藝術家的活水源頭,那之於學校而言,我們北藝風也是走一個產業開端的輔導。」

劉怡汝指出,會開發出「微型創業」輔導的模式,其實也並非太刻意,除了學術單位本身在創造高產值上有一定困難,以及北藝大最擅長的就是與藝術家的溝通這種特質之外,因為招募廠商的時候並未設限,結果多是微型創業的代表來接洽,「因為微型創業的人才往北藝風聚集,我們在一段時間觀察之下就明白,這絕對是一個北藝風可以去發展,而且能夠經營得有聲有色的方向。」 (記者邱麗玥攝)

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談到「微型創業」的輔導,劉怡汝表示,微型的特色就在於「小而美」以及「多元發展」,所以每種產品的產量與產值可能都有限,而同時產品很多樣化,透過這樣的方式去激盪出更多的創意,加上原來北藝就是藝術大學,同樣是提供多元的創意環境,換言之,反而這樣的經營模式更顯得與學校的本質相輔相成。

劉怡汝進一步談及,「對於接受創業輔導的對象來說,北藝風育成中心等於是一個橋樑,以微型創業來說,我們就可以提供他們適合的做法,也許不是大產量,而仍然能夠讓他們了解如何將藝術創作進行生產和商品化,並且實際上去達成一個規格,同時仍保有作者的想法在其中,而且也讓企業有一個地方可以去了解他們想要投資的創意工作者。」

目前育成中心提供輔導並且進駐「北藝風概念店」的廠商已從去年的八家提升至十三家,劉怡汝表示,因為是經營微型創業,輔導對象就集中在正要起步創業的人們身上,而且這是一種小而美的方針,換言之,廠商的服務內容需要多元,同時廠商數量必須增加。於是從去年籌備期間,北藝風招募了包含視覺設計、絹印、服飾、印花設計、舞蹈團隊和戲劇團隊等等服務內容的八間廠商,到了今年,教育部有一筆鼓勵學生創業的經費挹注,北藝風也還想要更多元化,所以在年初的時候再次招商,為北藝帶進更多有趣多元的面向。

精緻多元藝品

發展持續看漲

接受微型創業輔導,發展到什麼階段可以獨立運作呢?劉怡汝說明,實際上的輔導課程是兩年,在這段時間之內,北藝風除了會要求創業者把課程都結業,最一開始的前半年會先與創業者磨合營運計畫、發展方向、還有實作能力等,接下來就會去了解產品實際的特質,甚或商請該領域的專家進行顧問,此時也會幫同學們開發通路,同時會讓已成型的商品進入概念店試賣。

另外北藝風也扮演仲介的角色,當有企業詢問合作團隊時,就會進行推薦,或學校跟育成中心有接企劃案的時候,也會帶創業者進來一起做。劉怡汝表示,目前規畫以兩年的時間,打造微型創業的個人或是團隊有完整的建構,能夠開始獨立運作。

劉怡汝同時強調,北藝風雖然推廣微型創業,並不表示排斥高產值,「北藝風主要是面向藝術家和創意工作者,是以創作為出發點,希望以創意帶來更多創建,又同時能夠進行生產;另一方面,若企業主有心想跟創意者合作進行量產,北藝風絕對是非常歡迎的!」

北藝風不以製造高產值形成對創造能量的壓力,而希望創業者能專注創作,將作品精緻多元化,雖然是小量生產,卻也不可小覷未來發展的後勢看漲;推動創意與藝術工作者結合微型創業尋求發展,正是北藝風所扮演的角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