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月趣詩】嫦娥笑語聲

王昊軍 |2009.09.30
2402觀看次
字級

明朝時,廣東南海有一位學識淵博的才子名叫倫文敘。一年,他進京趕考,和湖廣的名士柳先開爭奪狀元之位。當時恰逢中秋之夜,皇帝就讓他們倆以〈明月〉為題目作詩。

柳先開是這樣寫的:「讀盡天下九州賦,吟通海內五湖詩。月中丹桂連根拔,不許旁人折半枝。」柳先開的詩運用了蟾宮折桂的典故,他氣魄很大,說自己這次考試要獨占鰲頭,一定要做狀元。

倫文敘卻不慌不忙寫道:「潛心奮志上天台,瞥見嫦娥把桂栽。偶見廣寒宮未閉,故將明月抱回來。」

他的詩比柳先開的氣魄更大,而且想像豐富,皇帝連連點頭稱好,因此並點他做了狀元。

明朝時有一個才女邱應儀,中秋之夜和丈夫翰林院編修黃志清在家中樓上賞月,當夜天朗氣清,明月皎潔。美麗的才女欣然賦詩,她剛寫下題目〈聽月〉,丈夫就連連搖頭,說月亮本無聲,何以能聽?

才女笑而不答,她揮筆寫出:「夜靜樓高接太清,倚欄聽得十分明。磨空車兒冰輪轉,搗藥鏗鏘玉杵鳴。曲唱霓裳音細細,斧侵丹桂韻丁丁。忽然一陣天風鼓,吹下嫦娥笑語聲。」

翰林丈夫讀了之後,連連稱讚:「好詩」,於是,將此樓命名為「聽月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