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緣有師】 最怕「習慣」了

妙凡 |2009.07.30
1004觀看次
字級

今年四月份,中華佛光青年總團為即將就業的青年舉辦「就業———海闊天空的未來」的研習活動,課程邀請圓神出版社的簡志忠社長講授「創意與工作」,簡先生以其豐富的求職、創業等工作面向,提供青年從態度、觀念、行為上重新思考,簡先生提到職場中,最怕聽到公司的新同事,工作才一個月,還沒開始夢想起飛,就安逸度日的表示:「我習慣了。」簡先生的話,讓我想到一位叫美蘭(化名)的信徒。 美蘭是一位很獨立的女性朋友,剛認識她的時候,她在道場當義工,每個禮拜參加人間佛教讀書會,大方自然的個性,再加上燦爛的笑容,讓人對她印象深刻,她說,這一切要感謝她外遇的先生:「離婚以後,我還是不能接受他背叛我的事實,生活過得很萎靡。有一天早上起床,我在想是要先洗衣服?上菜市場?還是先打掃家裡?才十分鐘,這麼多的念頭,讓我恍然大悟什麼叫做『觀心無常』,我怎麼能要一個男人一輩子只愛我一個人。」她輕鬆微笑的分享她這段心路歷程,卻讓我想到我們面對「境界變化」的能力,像是一只彈性疲乏、沒氣的籃球,一拍就癱倒在地上,原來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活潑生命,隨著年齡的增長,行為、思維的習慣養成,增加的不是智慧和活力,而是六根面對無常,動彈不得的挫敗和招架不住。

《雜阿含經》六入處誦第二,針對六根的慣性,有一個有趣的譬喻:「各各自求所樂境界,不樂餘境界,眼根常求可愛之色,不可意色則生其厭。耳根常求可意之聲,不可意聲則生其厭……六根種種行處,種種境界,各各不求異根境。」我們的六根,慣性喜歡尋找讓自己可愛、舒適、安定、自在的人事物,就像「其狗者,樂欲入村;其鳥者,常欲飛空;其蛇者,常欲入穴。……各各嗜欲,到所安處,各各不相樂於他處,……向所樂方,而不能脫。」面對我們喜歡的人事物,六根自然沉溺其中,在日積月累的重複熏習中,最後畫地自限,不能接納新觀念,更不習慣生活步調的改變,如經文云:「向所樂方,而不能脫。」

習慣聽命行事的人,沒有指令,就無所適從;習慣忙碌的人,沒事做時,不知道如何安排時間;習慣負面思考的人,不相信別人,容易故步自封;習慣接受讚美的人,不能忍受批評和建議,成就自然有限。慣性的行為和思維,逐步滲透我們的生命,接踵而至的是僵化和制式化的性格,內化到後來,生命沒有應變無常的能力,最後我們用「養老」倒數日子,等待死亡的來臨,不敢夢想,更沒有創造力了,一旦遇到愛別離、怨憎會的境界,自然應聲而倒。然而純真的生命實相,承如星雲大師在《佛光菜根譚》中開示的:「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齡,而是心境。」

我們存在於剎那生滅的無常裡。一個充滿活力、創造力的人,沒有時間想習不習慣,日以繼夜思考的是與時俱進的革新和發展,隨順無常不斷突破現狀,建設一個開闊、新意、生機盎然、充滿希望的文化氛圍,當年台灣的十大建設如此,從滿山遍野的麻竹到今天佛教聖地的佛光山也是如此。

親愛的朋友,如果,您已經習慣每天走同一條路回家,試試看轉個彎,改變習慣,創造因緣,人生會有不一樣的風景喔!

(【遇緣有師】專欄於本周結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