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 冒險救孤雛

 |2009.07.29
1933觀看次
字級

持續一周飛進桃園民宅 餵養屋主撿來的小鳥 令人動容

【本報大溪訊】喜愛野鳥的桃園縣民周寶生本月十六日在台南某工地草叢裡,發現一對離巢尚未能飛的白頭翁雛鳥,唯恐遭野貓或其他動物追捕咬死,好心將雛鳥撿回桃園家中餵養。兩隻雛鳥一再拒絕吃飼料,終日啁啾不已。

「我正在擔憂,兩隻幼鳥不吃不喝,恐將無法存活下去。」周寶生返家第三天上午,他隔著臥房窗戶發現,不知何時竟然飛來一隻白頭翁母鳥,正隔著鳥籠細心餵食,兩隻飢餓的雛鳥爭先搶食,看似親密的情狀,令人感動。

周寶生表示,他觀察好一陣子,發現當兩隻雛鳥一接下食物後,母鳥立刻振翅飛離而去,未久,每隔三至十分鐘不等,即又銜回小蟲或小果實供雛鳥飽食,如此周而復始,每天持續數小時,迄今一周從未間斷。

「這隻母鳥善盡稱職,不但要隨時避開穿梭其間的人類,還得風雨無阻四處覓食,餵飽那需求無度的嗷嗷小口。」周寶生又說,他除了錄影、記錄難得畫面,也不斷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驅使這隻母鳥,不畏劬勞、冒險搶救那兩隻陷入險境的幼鳥?」

「這其中隱藏了什麼不為人知的動人故事?牠就是親生母鳥嗎?難不成牠為了搶救幼鳥遠自台南一路狂追二百多公里而來?」還是大溪本地路過的同類母鳥,聞聲救苦而來,無怨無悔地視如己出?周寶生說,無論如何,母鳥之愛,令人動容。

那隻母鳥會是兩隻幼雛的母親嗎?「我認為,能夠尾隨二百多公里,一路狂追而至的機率不大。」桃園縣野鳥學會理事長蔡木寬表示,白頭翁屬於群居鳥類,研判這隻白頭翁母鳥是本地母鳥,剛好在附近築巢,雛鳥也剛好離巢尚未能完全自我覓食,「錯看、誤判成自己的子女,因而冒險不斷餵食,留下感人、令人省思的畫面。」

「我不懂鳥語,或許多年觀察鳥類生態,可以推估一些鳥類的合理行為」,蔡木寬指出,雛鳥飢餓時的啁啾聲、翅膀振動的頻率與行為,可能再三傳遞「我很餓」的訊息,或可解釋杜鵑鳥在鶯巢下蛋,為何鶯鳥仍會餵食體積比自身還龐大的杜鵑雛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