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力量--論文談社福 優秀肢障生發聲

記者李祖翔 |2009.07.25
1243觀看次
字級

知識是力量,愈多人關心弱勢團體的福利,他們才能擁有穩定的未來。鄭豐喜文教基金會秉持《汪洋中的一條船》作者鄭豐喜的精神,和為肢障者長遠的環境著想,提供的獎學金條件多了一項:「所有受認養的清寒優秀肢障大學生,除了要交學科報告外,還要撰寫一篇與社福議題有關的論文。」

天生軟骨發育不全、骨質脆弱、身高僅一百三十公分的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博士生李昱瑩,連獲七年獎助學金,她認為,肢障者也能從事學術研究,所以在最新的社福論文中,她就針對「肢障朋友求職問題」做探討,認為與其一味譴責政府與企業不對,不如檢討自身在面臨高度競爭的環境時是否準備就緒,身為學生,就應該累積實力、培養專業技能。

又例如「小復康巴士是否該有區域及戶籍使用限制」的問題,小時因發燒導致腦性麻痺、一路靠電腦輔具從補校求學到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研究所的陳銘哲,也能侃侃而談,分析出復康巴士如果有區域性,縣市交接的不便會讓僧多粥少的使用率大幅降低。

藉由優秀的肢障學生發聲,對外傳達他們不平凡的思維,是鄭豐喜文教基金會自鄭豐喜三十三歲辭世之後,仍能永續經營、做「別人不想做、也難做的補助」的原因。在彙整優秀學子意見後,基金會顧問就能在與政府協商時提出。

鄭豐喜文教基金會訂立的獎助學金申請條件,讓各科系擁有不同專業和角度的優秀人才,能對社福議題提供具體剖析,而不止局限於社工系或非營利事業管理系思維,對身心障礙者的政策、修法很有意義。

基金會執行長何祖瑛表示,曾受助的知識份子不但提供社福領域和不同角度的關注,當上教授後,也回任董事,幫助基金會成長;當弱勢團體需要爭取應有的權利時,基金會熱心奉獻的人力和資源就不怕間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