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收藏便條、購物單、帳單 窺探人生 成就創作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便條、購物單、備忘錄、帳單……這些你看過就隨手扔掉的紙屑,卻是戴維.羅斯巴特(Davy Rothbart)的創作素材。現年三十四歲的美國作家戴維以專門收集紙屑著稱,即便這些紙片對原本的主人已毫無意義,但經過整理,紙上的字句延伸成為刊登在《發現》(FOUND)雜誌裡的故事,讀者將從中分享、窺視人生百態。
戴維最喜歡的一張字條上記錄了某人一個月的開支:租金六百、手機費五十、電氣費四十五、食品五百、酒六百、快克(古柯鹼)六百、律師費兩百五、儲蓄一百。「這是個有責任感的人,不是嗎?」他說,「每月固定儲蓄一百美金,如果他能在毒品與酒精上少花點錢,就更完美了。」
收集紙屑源於一場誤會。戴維某天看完電影,發現自己轎車擋風玻璃上有張字條,打開一看:「馬力歐,我他X的恨你。你說要加班,為何你的車停在她門前?你他X的騙子,我恨你。安柏。P.S.晚點Call我。」(左下圖)
戴維著迷地分析起留錯言的安柏,「她嫉妒、沮喪,但仍抱著希望,從『晚點Call我』可以看得出來。」戴維以此為短篇小說靈感,有類似經歷的朋友開始「投桃報李」,接著就像滾雪球般,戴維和朋友們蒐集到愈來愈多紙屑,各地讀者貢獻良多。為挖掘更多素材,戴維在東西海岸間輾轉舉辦活動,為粉絲朗讀精選字條。戴維的弟弟更加入為部分字條配樂。
收藏品中,有些令人揪心,例如這一張:「親愛的爸媽,我知道你們愛我,但如果你們繼續把那個東西(毒品)帶回家,我會感到你們不愛我。……我真的希望你們停止。我好怕。媽媽、爸爸,拜託,我愛你們,但我不喜歡你們吸毒。愛你們的伊麗莎。」
經過戴維的解讀、再創作,每張紙屑背後都有耐人尋味的情節。他承認,這種創作某種程度上出於窺探欲,「但我相信有點窺探欲是健康的。無論走在街上還是坐在公車裡,我們總被陌生人包圍。我想,對別人的經歷感到好奇是很自然的,而這些字條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效途徑,讓我們見識他人如何生活,進而更深入地了解我們自己。」
每當看到別人丟棄的紙屑、相片、書信,戴維總見獵心喜,譗「我採用『三秒鐘規則』,如果這張字條在三秒鐘內引不起我的興趣,我會把它放回原處。」
戴維說,《發現》雜誌的編輯群將所有的真實名字改為化名,隱匿手機號碼,沒有洩漏隱私的疑慮。圖/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