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緜緜瓜瓞--微物語之十

陳義芝/文‧攝影 |2009.07.03
498觀看次
字級

「緜緜瓜瓞」,出自《詩經‧大雅》。《詩經》共三百零五篇,一般人取其整數稱「詩三百」。瓜指大瓜,瓞(音迭)指小瓜;大瓜、小瓜緜生不絕,引喻周太王率族人遷至岐山,耕種營生,規模宏遠,為文王的興起奠立基業。

周之所以興旺,在於相土擇居,找到岐山下這一片潤澤的好土地。我有一方石硯,頗能興發「周原膴膴(音五,肥美貌),瓜瓞緜緜」的聯想,原因既在於硯台可以筆耕,更在於石匠慧心,將它雕成一隻瓜形,莖蒂、鬚葉宛然,上有一隻蜘蛛。石材質地細緻,黑中透著玉的光澤,不沉不滯,還呈現宣紙灑金般的金點,注水其中,如夜空星光。這已經不是一方實用的硯台,是一首以硯台為媒介的詩。

這方硯是一九九三年,聯副舉辦「漳泉原鄉行」活動,在福建泉州買的,值台幣六千元。如果沒有這硯作憑證,當年參訪弘一大師開元寺、聆聽活化石南管古樂,以及與簡媜、阿盛同行的記憶,都會漸漸湮滅。

一九八八年,我首次踏上中國大陸,此後五年進出頻繁,每回都購一兩方硯回來。喜歡硯台,因為它是研墨工具。古人以田喻硯,文人恃文字以維持生計;一般農田會碰上荒年,但硯田只要研農不偷懶,是完全不會遭遇惡歲的。回想我的求學時代,買不起石硯,只能以塑膠模製的充當。器具雖不良,父親倒是關切我寫字工夫,曾拿清朝人撰的《聲律啟蒙》,扶著我手教我運筆: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我記得小時候父親教的是「早晚對晴空」,他將「晚照」誤成了「早晚」。經過大半個中國的流離、炮火驚嚇、被俘、被辱、死裡逃生,五十年前的記憶錯一個字,不算什麼!

今年農曆五月是父親百歲冥誕,我寫了一首〈索菊花─父親百年〉的詩,就把這幾個《聲律啟蒙‧一東》韻的字詞嵌了進去紀念。當年父親教我的「人間親疏殿,天上廣寒宮」,原是「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但「親疏」兩字提供我清貧幼年深沉的人間感喟,未嘗沒有誤讀的收穫。父親期望我讀書自立,走出貧窮的束縛。我雖只是受薪階級,畢竟不必仰人鼻息,算是沒有辜負他的心意。古人說:「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讒言,無得污白。」我不能身免於讒言,也不能做到不發怨言,但邪心讒言確是遠離的。

瓜瓞,為人間善緣的象徵,親附者多,故曰緜緜相生。瓜形石硯固然是藝術品,善緣更是人間最上乘的藝術品!

(本專欄每周五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