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齡獻身NGO 母女化解嫌隙

記者李祖翔/文‧張瓊齡提供/圖 |2009.05.30
4415觀看次
字級


張瓊齡(右二)在化解母女隔閡大作戰中,帶媽媽(右三)去泛舟,踏出台灣,走出內心世界。圖/張瓊齡提供


引領母親融入工作 從旅行體悟付出 視服務為今生的使命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旅行重要,還是媽媽重要?」喜歡背著包包,讓足跡遍布世界的張瓊齡,從大學三年級起就開始當志工,她把工作與志工結合,除了生活愉快、知道自己今生的使命外,還意識到,應該正視刻意逃避的家庭問題,但沒料到,「志工」竟成為解決母女隔閡的關鍵。

張瓊齡現任台灣國際志工協會副理事長,愛旅行的她,是個很有想法又樂觀的人,不過,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她有個「難搞的媽媽」;她描述自已是被一個「沒受過教育、價值觀只用金錢衡量」的母親養大的,從小她就企圖尋找自我,但母親卻總潑她冷水,甚至對她說:「妳是一個失敗的人。」

她覺得媽媽的價值觀「很糟糕」,因為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念到大學的女兒要去當「沒有酬勞可領的志工?」就像她在主婦聯盟的志工姊妹說的,當對方媽媽知道自己女兒工作是在合作社「賣菜」後,氣得說不該讓她去念書一樣。但回頭想想,當初若不是母親的寬容,恐怕當志工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體會無常 提早學習獨立

要提到最近與母親關係的進展,她覺得,一定要讓人知道母女間的問題有多嚴重。在國中以前,她很喜歡儲蓄、喜歡對各種商品比價,不少人笑她吝嗇,可是高一那年,親戚騙走她九年積蓄,加上不斷搬家的陰影,她體會到人生無常;很多事情都會消失,不需要執著,而且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會用各種方式離開。

因為媽媽十三歲就離家打拚,認為「只有社會的教訓才能讓孩子長大」,所以張瓊齡才十五歲,媽媽就給她一筆錢,讓她隻身上台北念書及生活,提早學習獨立。

當張瓊齡提到想休學時,爸媽在處理「滿懷抱負」的女兒所丟出的「難題」時,沒受教育的他們,採取的方式是「帶女兒給乩童看,疑似卡到陰。」張瓊齡說:「雖然當我看到這對愚夫愚婦做的事,就覺得他們真傻;但在他們對神明跪下去的瞬間,我覺得我錯了,我訝異自己不知道做了什麼,竟讓他們這麼擔心。」她開始想,想要「自由」,應該有其他途徑。

關懷原民 思考認真生活

母女價值觀迥異,令張瓊齡感到痛苦。離開第一份工作後,她到花蓮為非政府組織(NGO)關懷原住民。才接觸弱勢議題不久,可怕的事情就發生了。

先是大學同窗在二十五歲因肝癌去世,然後父親往生,丈夫也在結婚後四個月因心肌梗塞離世了,她說:「我真的該認真過日子,尋找我此生的使命,也必須解決母女的隔閡。」

七年間,張瓊齡嘗試帶媽媽去旅行,透過與人群接觸,投其所好地分享媽媽「各種出國省錢的方法」,化解對立;再讓志工姊妹輪流發動溫情攻勢,把媽媽當大家的媽媽對待,且讓母親了解,為NGO付出是值得的,勝過金錢。最近,媽媽檢查出直腸癌零期,正在接受放射治療,在子女與安寧療護志工陪伴下,感情更融洽。

投入17年 NGO一生志業

十七年來,張瓊齡在志願服務界小有名聲,除了有人邀請演講外,還要接案子、到國外服務。意外闖入NGO,卻把NGO當成一生志業,成長之餘,也運用志工支援系統化解母女多年嫌隙。

一路走來,她說:「在爭取擁有當自己的自由時,或許也該讓媽媽當她自己就好,我們以為的,並不是最適合她的;而對媽媽來說,子女任何無心的動作,她們都會放在心裡,只是我們沒發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