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茫茫往代,眇眇來世--記事本二○○九

陳義芝 |2009.04.24
547觀看次
字級

一九七八年「五四」前夕,詩人張默撰文〈抒情傳統的維護者〉,鼓舞我走一條腳印鮮明的路。繼《落日長煙》(1977)後,三十年來,我集印了《青衫》(1985)、《新婚別》(1989)、《不能遺忘的遠方》(1993)、《不安的居住》(1998)、《我年輕的戀人》(2002)等詩集,繆思的查票員容許兩袖清風的我繼續留在列車上,馳往下一站。此刻,2009,印行《邊界》,不期然又想起我投影其中並在其中辨認自己的「抒情傳統」。

陳世驤先生(1912-1971)說,中國詩的光榮在抒情傳統裡,所謂「瀰漫著個人弦音,含有人類日常的掛慮和切身的某種哀求」,講究詩的音質、情感的流露,「以凝聚的精華從內在的經驗中,明快地點出博大精深的聯想」。王德威先生呼籲,二十世紀被壓抑的抒情,今天應重新正名發揚。

我的詩是怎麼開始的?也許只是經歷、感覺,像我的詩集名「青衫」代表的布衣耕讀;也許是一種緊繃的力量、氛圍,像我的詩集名「新婚別」代表的撕裂時刻;也許是一種混沌卻鮮明的覺知,像「不能遺忘的遠方」代表的本能憧憬、「不安的居住」代表的命運飄浮、「我年輕的戀人」代表的情愛恩義。詩是怎麼開始的?莫非對身邊人的回應,相遇、問候、掛心、祈禱,一些透著冰冷或溫暖的人間事,或是感於天地的孤獨、蒼茫,是一種風采像因緣─風中的聲音與山巔的明月說話,一股陷溺沉淪的吸力─寫不好是有罪的,寫得好也犯了引誘罪。詩,開始於一個能喚醒某些形象、聲音的夢想。

決定將詩集定名《邊界》,來自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啟發,他說:「只需前進一點,無限小的一點點距離,人就能發現自己是在邊界的另一端。」我後來用了這一認知,給一群喜愛文學的高中生題字:「身體不能跨越的邊界,心要跨越,那麼,你就同時擁有了界內和界外的兩塊領地。」《邊界》共分三卷,以情為主體。情,即心志。「情是寫之不盡的陳腔濫調,情也是天地恆存的普世價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童妮.摩里遜(Toni Morrison)這麼說。我的《邊界》,卷一是表現部,卷二是詮釋部,卷三是解構卷一的再現部。

寫情要求一往情深,貴在表達幽隱難言,既有流連的淒迷,又有無拘的超曠。〈斜坡〉、〈海邊的信〉、〈給後來的李清照〉、〈封印〉、〈秋天的故事〉當年刊出,分獲陳黎、夏宇、蘇紹連、張錯、陳育虹欣賞。「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他們是傑出的創作者,有此一二知音,也就無懼一般人拿它覆醬瓿、包油條了。

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談作家寫作技巧說:「絕不要停止寫作,因為那樣一來你就再也不會忽然想到什麼了。」我未必有寫詩的才能,只是始終保有內在的召喚,世故又天真、純潔又狂野,永遠為自己人生的欠缺、作品的不完美而寫。「茫茫往代,既沉予聞,眇眇來世,倘塵彼觀。」

(本專欄每周五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