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 小黑蚊幼蟲食物 常翻土 能消滅

 |2009.04.15
118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小黑蚊成了全民公敵,但防治效果不彰,中興大學昆蟲系副教授杜武俊昨天表示,花圃、菜園地表上常覆蓋青苔,是小黑蚊最佳繁殖的環境,常翻土小黑蚊就會死亡;在小黑蚊密度高的地點,穿長褲、長袖防叮咬。

杜武俊昨天到新化國家植物園,協助園方防治小黑蚊,杜武俊建議要「三管齊下」:第一「環境管理」,青苔是小黑蚊幼蟲的食物,地表覆蓋就不會長青苔,覆蓋物有效的是韓國草、蔓花生,用砂子、小石子及碎木塊,孳生青苔的範圍變小,危害程度降低。

第二「個人保護」,小黑蚊食物來源是吸血,吸一次血可產四、五十個卵,儘量穿長褲、長袖避免小黑蚊叮咬,就能減少繁殖速度。有阿嬤認為「叮大人就不會叮小孩」,這是錯誤的觀念。

再來就是「化學防治」,噴藥是效果最快的,環保署每年編列數千萬元防治費,分配到基層清潔隊噴藥,但只施用在公家範圍,小黑蚊到處飛,沒有全面噴藥沒有用。

杜武俊強調,小黑蚊防治工作十分瑣碎,但個人就可從住家環境改善先做起,再配合公家防治,效果會更好。

另外,台中市環保局在大坑山區防治小黑蚊多年,今年有重大發現與新方法,環保局長李立德說,以過去噴灑的「除蟲菊精」藥品,稀釋一百倍後,殺蚊效果百分百,且小黑蚊傍晚回到低矮樹叢休息時,試噴後的效果也不錯。

至於長期噴藥是否已造成抗藥性,或對人體或環境造成影響,環保局長李立德說,這也是很重要的課題,環保局已委託中興大學調查,偵測計畫的結果今年底公布。

李立德說,今年將從四至十一月,分四階段噴灑,昨天起接連四天是第一階段,今年也將首度在傍晚五時以後噴藥,並針對小黑蚊容易傍晚以後最常棲息的樹叢噴藥,希望今年夏天就能明顯感受小黑蚊的數量減少。

環保局找大坑六個里的里長拍攝製作的小黑蚊防治宣導短片,已完工,片長約三分鐘,即日起民眾可到市府第二辦公室服務台免費索取,也可到環保局網站點選觀看。

小黑蚊小檔案

黑蚊學名台灣鋏蠓,俗稱「黑微仔」,目前僅台東、屏東尚未發現,其餘全省各地均已淪陷,以沿台三線、台九線山區分佈密度最高。

小黑蚊以吸人血為主,剛叮上人體時不會有感覺,吸完血約醫分鐘,遭叮咬後會有紅腫、奇癢等症狀,嚴重會引發過敏。

小黑蚊無法遠距離飛行,以人類活動範圍內約三十公尺,近年來大量往外擴散,主要是人往山區活動密集,再藉由車輛及人體帶下山。

(資料來源/杜武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