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1600部落 朱俐珊第二個家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2009.03.21
1412觀看次
字級



堅持「探究一個陌生人可以影響多少人?」的行動造就了寬度服務的國際義工,而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仍在學的朱俐珊卻是「想了解一個陌生人的力量有多大」的深度服務貧弱家庭義工,她鎖定新竹縣尖石鄉的泰崗部落,持續服務一個海拔一千六、寒冷時氣溫零度的深山部落三年。   (圖/朱俐珊提供)

朱俐珊秉持對「異民族、異文化」的濃厚興趣,不僅選擇民族學系就讀,還連續三年加入「青輔會圓夢計畫之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及「耕莘山學團」的山地服務隊,為貧困部落弱勢家庭營造溫暖力量。在接觸台灣各族原住民後,由於泰雅族是她最多朋友和服務對象的族群,她也給自己取個名字yagu。

告知觀念 改善環境

有次朱俐珊帶聽力損傷嚴重的小孩看病,看診後雖無生命危險,卻需動手術,但家長不認同,他們不覺得這對孩子未來有什麼影響。雖然最後還是受勸動完手術,但此環境造成的父母觀念讓她開心不起來,儘管環境是貧窮惡性循環的兇手,卻沒人有能力改善,「觀念」成為拯救貧窮的主途徑。

除了帶小孩看醫生、課輔、給他們更多心靈關懷外,還參與農忙,「在那裡住一個月,我都變當地人了。」參與生活,讓她從原民角度看貧窮議題,「只要颱風來,下多點雨,他們就一年沒收入。」不僅參與耕種、煮飯,還要幫忙在路邊賣水果;甚至當訪客時,隔壁嬰兒猝死,也要協助喪葬。

長途騎車 只為送蛋

說到與貧弱原民相處,她就有一籮筐糗事說不完。有戶貧弱家庭,父亡、母酗酒,四個孩子最小的倆姊弟跟她較熟,就讀山下國中的姊姊住校,小三弟弟得不到照顧,常因偷竊進警局;得知弟弟要送人安置,朱俐珊從木柵飛奔至尖石鄉想見他最後一面,甚至幫山下的姊姊送信給山上的弟弟。

還有次她騎車自台北木柵到新竹尖石,想送在部落當作珍寶的雞蛋去,到山下才發現錢包忘了帶,油將耗盡,只好折返,但到新店就沒油了,幸好警察願借錢。她怕雞蛋壞掉,再度往部落去,上山霧濃、坑洞多,她拿地圖費盡心力才抵達目的地,隨後跟相熟部落的原民借錢還警察。

每回她要訪視部落朋友,就得從木柵宿舍騎車到尖石,往返至少六小時,因到部落沒公車;她難過地說:「很多義工、社工都對他們說會再回來探望,但實際上可能再也不會回去,我覺得志願服務其實很殘忍,容易辜負自己的承諾。」部落就像她第二個家,路途再遙遠,也堅持要去。

服務是學習 不用多想

「與他們建立情感後,就更希望能幫助他們。」她說,部落過去由阿婆和小孩組成,現在失業率高,青壯年都回來,可惜他們無法繼承傳統部落文化,又被主流社會淘汰,他們回到部落後酗酒、墮落,令人擔憂,「那時我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發現能學習的方向,然後盡量學習。」

到部落為貧戶服務後,朱俐珊才發現「服務是種學習方式,不用想太多。」青輔會圓夢教育計畫,教育原住民,也教育她;姑且不論原民的夢長怎樣,至少二十二歲的朱俐珊圓了自己的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