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談養生】戒菸好幫手—針灸耳豆

陳威達 |2009.01.07
5967觀看次
字級

菸害防制法新規定即將在元月十一日開始施行,有鑑於此,許多吸菸族又因景氣差興起戒菸念頭,但戒菸不易,因體內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菸癮有害物質作祟,造成戒菸後產生各種不適的「戒斷症候群」。

針對「戒斷症候群」中醫有以下妙招:

一、針灸(體針)及穴位自行按壓(亦可以耳針埋在體穴上):醫師會依個人不同體質、症狀、證候等,加以診斷給予適切針灸治療。

以下穴位亦可自行適度按壓。

(一)通里、內關:主要在調心安神、穩定情緒。

(二)列缺、尺澤:主要在增加肺活量。

(三)太衝:主要在舒緩焦慮。

(四)廉泉、承漿:改變吸菸的味覺、舒緩吸菸者的口乾不適等症狀。

(五)迎香:改變吸菸的嗅覺。

(六)合谷:降低吸菸者的口慾。

(七)甜蜜穴:位置約在列缺與陽谿兩穴連線中點,可降低菸癮。

二、耳針或耳穴貼豆(貼中藥「王不留行子」)或自行按壓。

(一)神門:穩定情緒,減低戒菸後的焦慮不安、煩躁易怒感、全身不適、發抖甚至失眠,進而降低吸菸的欲望。

(二)肺點:治療因戒菸所引起的呼吸不暢、精神不振、哈欠連連,增強呼吸系統功能、改善肺功能、抑制菸癮。

(三)口點:減少吸菸欲望、抑制菸癮。

(四)交感神經穴:調整因菸癮失衡的自律神經、舒張神經及血管,使之恢復平靜。

(五)內分泌有關的穴位:三焦區、皮質下點,促使全身氣血循環順暢,腦內傳導物質、荷爾蒙產生變化,使味覺變得討厭菸味。
                                      (圖/陳威達繪製)
(六)胃點、飢點:減低因食欲增加而導致發胖。

(七)快活點:加強減低戒菸後的焦慮不安、煩躁易怒感。

戒菸的耳針治療,每次選數個穴位埋耳針或耳豆,即可返家正常作息,七天後再回醫院換其他穴位處理,總共要經十至十六次療程。

(作者為桃園壢新醫院中醫科主任  陳威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