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探緣》什麼叫做媵

姚儀敏 |2007.08.09
5374觀看次
字級

至於「娣媵制」中的「媵」,是指嫁女兒時,需要二女隨嫁的禮俗,這是諸侯特有的一種婚制,諸侯女兒出嫁,同姓諸侯女子必須隨之前往。

《爾雅》解釋:「媵,將、送也。」可知「媵」就是諸侯嫁女時陪嫁的人。如《公羊傳‧莊公十九年》也說到:「媵者何?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姪娣從。姪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強調諸侯娶了某國女子,一定要有其他兩國女子陪嫁,且各以姪、娣隨行;姪是哥哥的女兒,娣則是自己的妹妹。

春秋時期,「媵」制盛行,貴族嫁女,除由新娘的妹妹、姪女或奴僕隨嫁而外,另兩位同姓諸侯國陪嫁之女稱為「正媵」,彼此也有從屬關係,地位遠較正室為低;「正媵」也要由娣、姪相從隨嫁,可見尊卑共為婚姻,並無明文禁止。

當時妹隨姊嫁,共事一夫,或者是諸侯娶一國之女,其他兩國隨同而嫁的例子史書甚多,由此顯見「媵」與嫡妻為同姓,而所謂「媵嫁制」,僅限於同姓諸侯而言。

貴族婦女往往以媵妾眾多來顯示她的寬容大度、不嫉妒,所以《白虎通‧嫁娶》強調:「備姪、娣、從者,為其必不相嫉妒也。」

《儀禮‧士←禮》則有:「媵布席於奧」及「媵御沃盥交」的記載。

「媵」要在房子的西南隅為新婿布席,同時「媵」和做為隨從的「御」須交替澆水盥手。

鄭玄注云:「媵,送也,謂女從者也,即姪娣也。」

《左傳‧成公八年》也說:「衛人來媵共姬,禮也。」魯成公把女兒嫁給宋共公,同是姬姓的衛國送來宗女作為陪嫁,因為是同姓,所以合於禮制。

〈成公九年〉:「晉人來媵,禮也。」晉國也送女陪嫁,也因同姓故,故合於禮制。

〈成公十年〉:「齊人來媵。」杜預注:「異姓來媵,非禮也。」齊為姜姓,魯為姬姓,異姓的齊國送女陪嫁,就違反禮制讓人笑話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