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擺盪在喜悅與絕望之間的早期療育

陳長文 |2019.05.14
2730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陳長文

奇奇是5歲的男孩,記得他第一次開口喊「媽媽」,已經4歲了。他被醫生判定有肢體動作及語言表達上的發展遲緩,須在6歲前把握黃金期接受早期療育。爾後在社工師協助下,奇奇雖按時進行醫院的物理、語言治療,但健保補助的早療次數有限,媽媽深怕早療未達預期,故還會帶著奇奇四處請託,爭取任何能接受治療的機會。

到奇奇該上幼兒園的年紀,卻都沒有幼兒園有能力接收。最後經幾番周折,奇奇才排入有早療人力的托兒機構。不料,該機構卻又因老師不足,停止早療服務,奇奇又必須重新等待入學……

雖媽媽對付出無怨無悔,然龐大的經濟壓力也早已壓得他們喘不過氣。早療的路,到底要不要堅持下去?此般痛苦日復一日煎熬著媽媽及無數相同困境的家庭。

據估計,2018年台灣6歲以下的孩子,將近有22萬人需要接受早療,占我國6歲以下人口數近6分之1。因此早療孩童的問題,早已非少數,而當前最嚴重的早療困境有二:

一、早療專業人力不足

從上述之例可知,早療服務(如專業課程或專業機構)供不應求。最關鍵因素即是「缺乏專業人員」。據統計,2016年全台執業的諮商心理師僅194人、聽力師258人、語言治療師僅741人。與22萬有早療需求人次相比,明顯比例懸殊。

另外,每位孩子都需在專業團隊建立的「個案管理制度」下進行評估,以確定所需的早療服務(物理、語言、心理治療等)。但在人力窘迫下,除難以達成優秀的個案管理,更難期待有多餘人力幫助父母了解早療,故家長常缺乏早療相關知能。而孩童進入幼兒園階段,也因嚴重缺乏學齡前特教老師,使早療服務無法銜接,影響孩童發展甚鉅。

二、經濟壓力過大,照顧者身心俱疲

早療過程漫長,家中須有人全程支持,故沉重的經濟壓力也成嚴峻挑戰。然除經濟問題外,若照顧者的身心狀態不佳,也將影響早療服務的進行。

面對當前的早療困境,筆者認為應朝三方向努力:

一、政府應從「早療專業人力不足」的根本先做起,建構長期計畫,培育「有質又有量」的專業人力。同時應提升國人對於早療專業的認識與尊重,提高待遇增加誘因,鼓勵愛心人士投入。

二、解決人力問題外,政府應積極結合「社區資源」,建立「社區整合性早療機構」並同時落實「在宅服務」,使孩子能就近接受完整治療。筆者耳聞台大新竹分院附設早期療育中心,呼籲或許可將此當作範例,在偏鄉編制類似的早療機構,獎勵專業人員前往服務,以解決偏鄉資源嚴重匱乏的問題。

三、針對早療家庭的經濟困境,政府在所得稅寬減額上應給予更多優惠,並放寬領取身心障礙補助條件,避免一些不合理的限制。例如:因家裡有爸爸遺留的唯一供居住房子,身心障礙孩子就被排除於補助之外。筆者的理念是,就讓國家幫忙這些家庭養育孩子吧!有特殊孩子的家庭所要面對的困境絕非旁人能想像,若以同理之心看待,即使給予再多的優惠或補助都不嫌多。政府只要停止不必要的軍購預算,而用在「解決百姓貧苦」的刀口上,就能稍稍減輕他們的負擔。

身為家中有身心障礙孩子的家長,筆者痛心政府忽略特殊兒童的發展需要、無視特殊家庭所承受的難言之苦。有些特殊孩子經醫學證實,若能及早接受早療,就極有希望能正常發展。因此,若政府能更積極作為,苦民所苦,給孩子們更好的機會與環境,台灣的社會福利就能朝《禮運大同篇》的「幼有所長」更進一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