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詩歌偈頌】(17)-3

星雲大師 |2017.10.05
1294觀看次
字級
歷來不少高僧大德為宣揚佛法遊化諸國,同時也帶動了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如太虛大師即是一例。圖/游智光繪

五十生日感言 4-4

國難教難紛交錯,
率諸佛子佛國遊。
佛子心力俱勇銳,
能輕富貴如雲浮。
恂恂儒雅譚居士,
中印文化融合謀。
遇我生日祝我壽,
我壽如海騰一漚。

──民國‧太虛


大人物

文/星雲大師

社會上很多人被稱為「大人物」。所謂大人物者,不是地位高,不是學問好,不是長得高頭大馬長得帥,就叫做大人物;大人物的條件,要能對世間、人類有所貢獻,讓人感恩懷德,才夠資格被尊稱為大人物。所以大人物者,必須具備:
一、心量大:俗語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這是稱讚他的心量大。佛教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因為心量大,所以才能成為佛祖、菩薩。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你的心量能容一家人,最多能做家長;心量能容一縣之人,就能做縣長;心量能容一國之人,就能做國家領導。如果心量不能包容他人,就不夠資格稱為大人物。
二、志氣大:所謂大人物者,要有大志氣,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有的人做大官,拔一毛而利天下,但不肯為也;也有一些小學生,立志將來要能普利天下蒼生。一個人的將來有多大成就,就看他從小的立志如何。人雖一個,心雖一點,但是志在十方,能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人,這樣才算是個大人物。
三、眼光大:人的眼光所見,就是用望遠鏡,也不過數千公尺之遠;一個真正有眼光的人,肉眼所見雖只數百公尺,但宇宙萬有都在他的眼中。很多人立足當下,放眼天下,就是因為他的眼光大;因為眼光大,才能看到國家民族的未來,才能看到世界人間的苦難,才能看到芸芸眾生的需要,才能成為大人物。
四、能力大:所謂大人物,他的一句話,就能解決百千萬人的苦難,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有益於整個國家社會,他的任何一個念頭、想法,都是為全人類幸福而打算,這種有能力擔當救苦救難之責的人,才算是大人物。
五、膽識大:一個被稱為大人物的人,並非因為講話大聲,或是敢講大話,而是因為他的膽識大。例如過去的一些名相、名將、名臣,每當國家危難之際,他們敢於站出來,做國家的中流砥柱,不計自身安危,只想為國盡忠。像荊軻刺秦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其膽識何等悲壯!像張良找大力士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乃至藺相如「完璧歸趙」,此等人物的膽識,稱為大人物,誠乃實至名歸。
六、悲願大:佛教裡,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菩薩之所以成為菩薩,就是因為願力大。今日社會上,有的販夫走卒,所賺無幾,但遇國難當頭,捐輸救國,不落人後;有些平凡小老百姓,每逢各地災難,身先大眾,搶先進入災區救援。另外,一些從事資源回收的環保義工,或是掃街的清道夫等,不能因為他們從事社會低層工作,就看輕他們,若以發心的悲願來看,他們都是大人物。
一個社會的進步,就是因為大人物很多;一個社會的衰敗,就是因為小人物太多。所以,我們能夠放大心量,增強志氣,以遠大的眼光看未來,再加上有膽有識,有忍有願,當然就是個大人物了。

──摘自《人間萬事》第一冊 p.78


【佛教問題】

一、就政治的問題而言,出家人與政治之間,應該保持什麼樣的關係?
我認為要「問政不干治」。佛教基本上是超越政治,但不能失去對社會大眾的關懷。即使出了家,也是社會的公民,出家人本來就應該關心社會,但不會熱衷於實際的權力運作。
「政」,是眾人的事,「治」,是執行、管理的意思。「問政」指的是可以擔任議員,關心國事,給予建議,但不要直接參與政治。因此對一個出家人來說,屬於政治的,就歸政治人物去做,佛教不與政治對立。不過對於救苦救難,屬於社會、人民生活的事,出家人應該義不容辭,給予適當的幫助。

二、在國家發生戰爭時,佛教徒及佛教界是如何展開護國行動?
佛教不拿槍桿去打仗,也不願意站在任何一邊和對方敵對。一旦戰爭發生,死難傷亡的人需要埋葬、需要有人來收屍,許多逃難的難民也要有地方收容他們,佛教主要就是為這些傷亡的人服務。
例如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南京失陷,南京棲霞寺監院寂然法師和志開法師等職事,在當時發起成立「難民收容所」,一天要供應二十萬人吃喝,全寺大眾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很多苦難的人大老遠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得到一碗稀飯;在那個動蕩的時期還能夠這麼做,是很不容易的。所以過去到了戰爭的時候,出家人對老人的收容、兒童的收養、嬰兒的保護、婦女的保護,對苦難者的照顧乃至處理傷亡,都盡了很大的力量。

三、對日抗戰期間,太虛大師曾組織國際訪問團到世界各地訪問,這也是護國的表現嗎?
太虛大師一生除了倡導佛教革命,對日抗戰期間,也號召佛弟子群起救國,充分展現出佛教徒護國濟世的偉大情操,如組織「國際佛教訪問團」就是一個例子。
一九三九年,日本人在國際間宣揚「中國滅佛教」、「中國毀滅佛法」的言論。在當時,國際間哪個國家對宗教不友善,那個國家就不會受到重視。蔣介石先生聽到這樣的言論也很緊張,於是請太虛大師組織訪問團去宣揚中國的佛教。太虛大師帶了一群年輕比丘到中南半島、印度、錫蘭、緬甸等佛教國家拜訪,並在印度與甘地、尼赫魯總理見面,彼此交換意見,可說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一樁盛事。而當時以「國際佛教訪問團」的名義進行國際訪問,對於宣揚佛教也有很大的貢獻。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僧事百講》第六冊〈護國衛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