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詩歌偈頌】(17)-2

星雲大師 |2017.10.04
1548觀看次
字級
印度恆河。佛陀生前教化宏廣,遍及恆河兩岸。恆河除了是印度人心目中的聖河,也是其生活所需的命脈。圖/資料照片

五十生日感言 4-2

經歷教難圖救濟,
欲整僧制途何修?
況今國土遭殘破,
戮辱民胞血淚流!
舉世魔焰互煎迫,
紛紛災禍增煩愁。
曾宣佛法走全國,
亦曾行化環地球。
──民國‧太虛


逆增上緣
文/星雲大師

一個人做人成功、事業成功,要靠很多的因緣幫助。就如樹木花草,需要有陽光、空氣、水分等因緣,才能開花結果;高樓大廈,需要有土木瓦石等材料,才能順利成建。因緣順,當然容易成就;因緣不順,不管做人也好,做事也罷,到處阻礙,困難重重。
但是,艱難困苦可以打倒一個普通的人,卻挫敗不了一個有為的青年。因為,順因緣固然可以助人成功,不順的因緣一樣可以激發人潛在的力量,成為勵志向上的「逆增上緣」。例如,我有病,才知道發道心,注意健康;我受苦,才知道改善環境,奮發圖強。
大自然裡,梅花之所以受人歌頌,就是因為它耐得住冰雪,所以才能愈冷愈芬芳;松柏之所以令人喜愛,就是因為它禁得起霜寒,所以才能愈冷愈青翠。皮球不是打得愈重,跳得愈高嗎?石灰不經烈火焚燒,哪能把清白留在人間呢?
我們看到,在狂風暴雨中,一根孤單的刺竹,它可以昂首挺立,屹立不動;我們也知道,在南北極的冰天雪地裡,有許多的動物,它們依然奮勇的生存著。
看到颱風把樹木吹倒了,我會把樹木再扶起來;歷經地震把房屋震毀了,我會著手把家園再度重建。一個有為的青年,愈是受人歧視,他會更加發憤,有所作為;愈是被人欺負,他會更加爭氣,力爭上游。
「汪洋中的一條船」作者鄭豐喜先生,台南「秋茂園」的園主黃秋茂先生,都是最好的明證。
所謂「寒門出孝子」,有時晚娘的呵責,也可能成為「逆增上緣」,造就出優秀的子孫。禪門鼓勵人,寒時到寒冷的地方去,熱時要往熱的地方走,可見在逆境中也自有另一番的天地!
中國佛教史上,如果沒有「三武一宗」的教難,就顯現不出中國佛教的輝煌力量;如果沒有威權專治的重重迫害,就不會有慧遠大師喊出「沙門不敬王者」的高論。沒有猶太出賣耶穌,就顯不出耶穌的聖德;沒有提婆達多與指鬘外道的迫害,就顯不出佛陀的崇高與偉大。所以,人不要害怕不順的逆境,在人生的路上,大石擋路,你可能被它絆倒,你也可以把它當成眺高望遠的墊腳石。人的成功與失敗,就看你是否能將「逆境」化為「增上緣」,因為:
沒有黑暗,哪裡有光明呢?
沒有罪惡,哪裡有善美呢?
沒有汙穢,哪裡有潔淨呢?
沒有差別,哪裡有統一呢?

──摘自《迷悟之間》第二冊  p.143


【佛教問題】

一、一個人雖然出了家,但對國家的發展、百姓的福利也應給予關懷。出家人與國家之間應該保持什麼樣的關係?

一個國家的人民要愛國、為國犧牲奮鬥,一個人雖然出了家,並沒有「出國」,遠離自己的國家社會,他和人民同樣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因此出家人愛國,本來就是國民應有的態度,失去了國家民族的觀念才是罪過。
出家人除了護國之外,他還多了一個責任,即保衛佛教、衛護佛教。所以一個優秀的出家人,應該將護國祐民列為己任,衛教愛民要當仁不讓。

二、佛教徒護國,也包括致力於國際間的往來關係。阿育王是如何拓展他的國際交流工作?

阿育王過去施政暴虐無道,自從皈信佛教之後,他以佛法的慈悲、仁愛治理國家,養老扶幼、照顧鰥寡孤獨,因而受到全民擁護。他很重視國際間的關係,在印度各地建了很多的佛塔,供奉舍利及供養出家人。明白說,阿育王在當時是整個印度的權力中心,他到一些小國家建設寶塔,給人民一個信仰中心,也是一種貢獻。

三、民國初年有一位愛國僧人宗仰上人,他在混亂的局勢如何衛國保民?

宗仰上人出生於清末,算起來是我的師祖。當時他擔任鎮江金山寺的當家,名為「中央上人」,後來又稱「宗仰上人」。在民國成立前,他曾在上海和吳敬恆、章太炎、蔡元培等人組織中華教育會,資助革命事業,深受孫中山先生的表揚和敬重。
在那一段期間,上海的經濟剛起步、發達,有一位猶太商人哈同在黃埔灘擁有很多土地,土地漲價之後賺了很多錢。宗仰上人因結識他的夫人羅迦陵居士,受邀協助他們在上海建設花園和花園大廈,當時很多社會名士都曾到那裡遊歷。後來羅居士發起刊印《頻伽大藏經》,也是請宗仰上人前來主持,這是一部印刷精美、高尚的藏經。
民國成立後,宗仰上人功成身退,潛心佛法的弘揚工作,後來他到棲霞寺主持寺務,重整宗風。他的一生,不但為佛教樹立護教愛國的榜樣,對創建民國也有很大的貢獻。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僧事百講》第六冊〈護國衛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