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人士學習力 依然強大

編譯/潘楠慕 |2017.10.01
2958觀看次
字級

編譯/潘楠慕

有些人認定,老年人無法像年輕人一樣吸收新知,學習新事物;事實上,最新研究已顯示,只要有意願,老人的大腦依然有學習能力。

一些刻板印象認為,隨著人體衰老,大腦的適應能力會逐漸降低;有些神經學家也以「可塑性」為依據,認為大腦機能老化時,會失去可塑性,也就是記憶、學習能力。這種論點認為,成年人,尤其是高齡者,學習新知的難度極高。

然而,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最新的研究發現,三十歲、五十歲甚至九十歲的高齡人士,大腦仍有學習能力。此外,持續學習新知的過程,有助大腦健康。

多倫多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的比亞利史托克(Ellen Bialystok)分析移民語言狀況後發現,外國移民的語言流利程度,並非在特定年齡層後就快速下滑。語言能力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兒童有較多學習機會,例如在學校和同學相處;此外,兒童也不會羞於開口,即使出錯仍願意使用新學習的語言,進步自然更快。

這項研究顯示,如果老年人有意學習,效果不見得會比年輕人差。據BBC報導,一位七十多歲的老者能夠背經典史詩「失樂園」(Paradise Lost)全文一萬零五百六十五行。研究指出,勤於練習有助保持大腦的可塑性,可促進神經遞質和荷爾蒙的分泌,促進新的大腦細胞和突觸生長。

高齡者學習新知的最大障礙,或許不是腦部的功能,而是缺乏信心。許多年長者自認學習能力下降,或者沒有實際需求,因而迴避接觸新的知識與技術。這樣一來,容易成為惡性循環,高齡者拒絕接觸新事物,自信也不斷降低。

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托爾隆發現,許多六十歲以上的受試者低估自己的記憶力,因此無法充分發揮大腦的能力。他們寧可選擇比較耗費時間,但不用動腦的方式尋找測試題目的解答,而不願背下答案。

這種心態容易導致記憶力降低,不僅限於高齡者。以認路為例,即使是較年輕的人,如果長期依賴衛星導航,也較不容易記住行動路線。

德州大學老年活力中心的研究人員帕克則發現,只要能突破心理上的自我設限,老年人也具有不輸給年輕人的記憶力。他在研究中安排了許多需要長期記憶力和專注力的活動,包括數位攝影機的操作、縫紉等,一段時間後,這些人的記憶測驗分數大幅提高。

帕克指出,愈活躍學習新技能,大腦活動就愈有效率;此外,大腦活躍程度一旦提高,可持續一年以上。他據此推測,高齡者只要願意配合興趣,接觸並學習新知,學習能力仍相當可觀。

如此一來,就能產生良性循環。高齡者感受自己的旺盛學習能力後,可從中體會學習新知的樂趣,並建立自信,進而更廣泛地接觸新知。

蘊藏無窮潛力 大腦是可訓練的

人類的大腦結構極為複雜,自古至今,科學家持續研究其運作的奧祕,依舊無法完全掌握。然而,許多研究已證實,大腦的機能可在訓練後增強,一旦能夠有效控制大腦,極有可能發揮強大的心理甚至生理能力。

Appetite期刊今年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訓練大腦可以對抗肥胖。受測者經過持續的學習後,可增強相關的大腦區域活動,提升自我控制,選擇更健康的食物。另外一項研究則發現,如果能夠增強對右前額葉皮層的控制,過動症症狀可能減少,加強注意力。較早的研究也顯示,老年人使用這種技術可以改善認知能力與注意力,提高大腦功能。

這些研究是否完全精確仍待長期觀測,有效程度也可能因人而異,但最重要的是,他們證明了只要透過適當的刺激與學習,確實可以讓大腦出現變化。只要能導向正確、對人體有益的領域,確實有機會開發出強大的能力。

科學家也提出幾項做法,可能有助提升腦部功能:

1.腦力激盪。有如運動前的暖身活動

,讓腦部在需要高度使用前熱身。

2.深呼吸。有助提升血液流量和含氧

量,也能使情緒放鬆。

3.綠茶。綠茶所含成分,可幫助振奮

精神。

4.休息。適度的休息,可讓大腦的活

動更加順暢。

5.笑一笑。開懷一笑,可以放鬆心情

,刺激靈感。

6.適當食物。較健康、均衡的食物,

對人體必然有助益,包括大腦。

7.充足睡眠。能夠消除疲勞、提升創

造力、認知力。

8.運動。強健體魄,也可產生有益的

化學物質。

9.冥想。讓思緒清明,增強記憶力。

10.補充水分。大腦含百分之八十水分

,一旦水分不足將影響其機能。

11.減壓。學習如何排解壓力,可避免

腦細胞遭破壞。

12.學習新事物。新的刺激,可讓大腦

運作更多元。

年事漸高 有這些好處

依據聯合國統計,全球60歲以上人口已超過8億人,許多國家都已步入高齡化社會,也有許多學者對人口結構的轉變憂心忡忡,尤其是對社會、經濟的衝擊。人口老化的確帶來一些問題,例如生產力降低、社會福利負擔加重等,但年齡逐漸增加時,也有許多好處。偏頭痛也可能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輕。據瑞典科學家針研究,人們年齡增加時,偏頭痛發作的時間會縮短,疼痛感和頻率也會降低。

1.更聰明

許多人的既定印象認為,年紀愈大,身體機能便更衰退,包括腦部,但其實不然。據科學家研究,人腦的神經元數量在出生後28周左右即已達到峰值,但其中半數在青春期結束後死去。也就是說,年齡多寡,與智能並非正比。

另外,西雅圖縱向研究(Seattle Longitudinal Study)的長期追蹤發現,年齡較老者雖不擅長數學,反應速度減慢,但在4、50歲時的詞彙、空間、方向、言語記憶和問題解決能力,卻勝過20多歲時的表現。

研究指出,這種現象反映的是,在累積多年的經驗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得到改進,知識會逐年積累。

2.感冒減少

人體免疫系統的記憶,會隨年齡日益發達,更了解如何識別危險。一旦發現類似的病毒,可以更有效地反應。當然,病毒的種類不一,這個論點代表的是被同一類型病毒感染時,症狀將較輕微,但不同種類的病毒仍會使感染者出現生病症狀。

3.過敏症狀減輕

過敏代表人體對外來因子的反應,較年輕者的反應較快速,但也代表狀況更明顯。年齡較高時,對過敏原的反應較為和緩,反而使過敏症狀減輕。

4.偏頭痛減輕

偏頭痛也可能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輕。據瑞典科學家研究,人們年齡增加時,偏頭痛發作的時間會縮短,疼痛感和頻率也會降低。

5.出汗減少

隨著年齡增加,人體的汗腺會收縮,汗腺的數量也會減少。研究顯示,20多歲的人出汗量多於50多歲或60出頭的人。然而,這也代表人體散熱功能降低,高齡者須多加注意體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