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閎自宅 重生

 |2017.07.07
1667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消失四十餘年的知名建築師王大閎台北市建國南路自宅,經由民間、學界串連奔走、募款重建,以「官方出地、民間出資」模式,讓這棟小而美的經典建築重現。昨舉行捐贈儀式,由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捐贈給台北市政府,即日起開放民眾參觀。

一百歲的建築師王大閎有「建築詩人」美譽,他與同窗貝聿銘,今年同度百歲,兩人都是華人建築界傳奇。王大閎曾設計國父紀念館、外交部、林語堂故居等知名建物,過去在建國南路的自宅,面積約二十六坪、庭院約一百三十七坪,結合中國傳統庭院格局,再以現代建築的構造方式呈現,是王大閎在台的第一個作品,也是建築系學生「朝聖」之地,但該建築幾經轉手最後遭到拆除。

北市府與各界在三年前展開重建計畫,北市府負責出地,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璞永建設與文心建設擔綱重建工作,最後克服了種種困難完成此宅的重建,加上自宅旁的書軒,共斥資二千九百萬元,各界選在昨日正式將建物捐贈台北市政府,並且正式對外開放。

台北大學都市計畫所教授郭肇立昨也擔任見證人,他表示,為重建恢復到剛落成約一九五四年的狀態,過程非常艱辛,沒有材料和圖面,因五十年代蓋屋無需執照,幾乎沒有留下施工圖,僅憑雜誌平面圖和王家遺留的老照片、採訪老匠師,推測房屋空間尺寸、材料,還必須勤做實驗找出擬真質感。

王大閎的兒子王守正說,前幾個月還未完工時,家人曾推著輪椅帶父親參觀工地,當時王大閎精神狀況和視力都不是很好,可能感覺不出來那麼多,但相信他應該知道,回到了什麼地方。

擔任見證人的文化部長鄭麗君說,王大閎自宅是台灣第一棟中國現代建築,未來能在這裡重現,對台灣文化來說有很高的重要性。

王大閎自宅未來將交由北美館經營,昨起正式對外開放,時間為每周三至周日上午九點半至下午五點半,免費入場。但每周六上午為專人導覽的限定場次,不開放自由參觀,民眾可於周六上午九點半現場報名,三十人額滿,十二點起才開放自由參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