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味道

圖與文/孫心瑜 |2017.06.13
4838觀看次
字級
旅居國外的作者,為解鄉愁,向媽媽學習酒釀做法,還因此在最近出了《酒釀》一書。圖/孫心瑜
旅居國外的作者,為解鄉愁,向媽媽學習酒釀做法,還因此在最近出了《酒釀》一書。圖/孫心瑜

文/孫心瑜

我出生在新店江陵里,現在的大坪林捷運站附近,台北市越過景美橋轉個彎就到了。當時附近全是農田現則四處高樓林立。但神奇的是,那一直陪我成長到十三歲的巷弄及兩排三層樓的公寓,並未隨大片竹林與稻田消失,至今依然健在。只是通通像開過密會般達成協議,悄悄一致長到了四層樓的高度。巷尾的雜貨店雖已關門,但順著當時從一村到二村小舅家學畫的路徑,似乎還可嗅出經過時的油米香、糖果味。周圍環境變化就像我在無字繪本《背影》裡描繪的窗外景色。

這片稻田及橋下的溪流,是我成長非常重要的遊戲空間,也跟餐桌上的食物產生直接連結:溪裡釣上來的不知名的魚蝦個頭不大,酥炸後可以整條吞掉;稻田裡打泥土仗後順便烤番薯則是點心常態……由於年輕時家裡開過養雞場,媽媽在公寓三樓的後陽台養起雞和鴿子,成為一家五口蛋白質的額外來源。為了補充家計,媽媽課餘還去救國團教烹飪,也自費出版過《食的藝術.月菜譜》自製自銷,替因應社會經濟起飛、忙碌的職業婦女設計小家庭的日常菜單,該書的編排跟插圖,是還在建中讀書的小舅設計的。聽說此書曾再版且完售,為當時薪資微薄的軍教家庭,帶來一筆不小的業外收入。

在那個物質不豐的年代,除了特別的日子,幾乎都在家吃。早餐因為趕著上班上學,當時鮮奶尚不多見,多半都是沖奶粉吃土司,但一定會搭配一片黃色的起司。印象中我非常討厭那臭鹹帶奶香的古怪味道,總是帶著祈求的眼神希望能略過這一味,但媽媽對於她認為好的事物是沒有什麼商量餘地,從小學開始「老頑固」的綽號就跟著她果然貼切,我只能捏著鼻子囫圇吞棗硬塞下去。孰料長大成人後我竟成為起司控,不知是否為潛意識懷念媽媽味道的表徵。平日中午則帶便當,通常是與前一天晚餐雷同,所以晚餐菜色的設計就顯得十分重要。

媽媽的月菜譜構想也是因此而來,如何有效率多變化且營養均衡,又能兼顧美味照顧全家人的胃,相信也是所有媽媽的念想。即使前一晚才吃過卻仍迫不及待打開便當,瞬間扒個精光。跟現在學校營養午餐挑食剩食問題嚴重成強烈對比。只是隨著飲食習慣與健康觀念改變,現在看當時的食譜,確實有過重蛋白質且油鹽超標之虞。如今一般家庭可能也很少再大火爆炒食物,但有時還是會很懷念這些不健康工序造就的致癌美食。

我是老么,哥哥讀貴族學校一直到中學畢,姊姊則是一路考音樂班直上,我沒抽中私立小學,只好跟著媽媽搭公車,就近在她任教的國中附近讀國小。那年代不時興安親班與才藝課,就算有的話可能也負擔不起。放學後就自己走去媽媽學校,待在家政教室等她上完課一起回家。遇到空堂時,媽媽也會帶我一起上菜場採買三餐需要的食材。

我很慶幸自己的童年能有這樣的近距離長時間,與媽媽有關的味道緊密結合。印象中有一道菜叫「紙包雞」,將雞肉醃漬與蔥蒜包在玻璃紙內用牙籤固定後油炸。一般這種工序繁複且需起油鍋的食物家裡很難處理,但是在家政教室上課就有很多可能性。一組接著一組去看大姐姐們剛炸出來的成品,順便一一趁熱品嘗,吃一輪回來嘴都破了還欲罷不能。整周下來,每天便當裡都可吃到紙包雞,百吃不膩。只是成年後未再食過,也許味道隨記憶其實早已走樣,腦海卻仍不斷強化絕美印象。

年節的食物就更不用說了,春捲、粽子、月餅以及各式糕點;酒釀、泡菜、蘿蔔糕、香腸臘肉……都是媽媽親力親為,或者學生的集體貢獻。同學都很羨慕我這家政老師的小孩,想吃什麼媽媽都會做。只是我是個沒什麼耐心又懶惰的人,通常只顧著吃,對於太過複雜的烹調程序缺乏學習興趣。但也許是耳濡目染抑或潛移默化,現在對於喜歡的食物可以想像大約如何製作,若實在飢渴想吃立馬下廚還可變出個十之八九。

在加拿大蒙特婁生活時,被薯條洋蔥起司牛肉等洋食圍繞後,兒時的味道就是很重要的滋養聖品。終於忍不住向在溫哥華的媽媽求助,自己做起了酒釀、蘿蔔糕、泡菜等暖胃又暖心的食物。因應北國寒冷氣候,以前做酒釀包棉被保暖,現在整鍋放進爐台下的大烤箱隔絕寒氣。就著白雪靄靄的窗景,喝碗熱騰騰甜滋滋的酒釀,媽媽的味道調和沖淡了濃濃鄉愁。

現在媽媽年紀大了,平時在家吃得清淡簡單,外食機會也多。但酒釀、蘿蔔糕、泡菜這些基本配備,只要媽媽在台灣,想吃時撒個嬌隨時就會送過來。一直覺得自己遺傳健忘的基因,未來很有可能會失智,但我相信這些對媽媽味道的記憶,會跟著我一輩子,一如媽媽對子女的牽掛,難以割捨 。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