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師和壞老師的分別只在於:好老師犯的錯比較少,造成的傷害也比較少。
有些錯誤,好老師只會犯一次。在經過深切的反省後,他不會再犯第二次,並且長久地記得他所犯下的錯誤。
圖/心靈工坊出版
文/雅努什.柯札克 譯/林蔚昀
好老師和壞老師的分別只在於:好老師犯的錯比較少,造成的傷害也比較少。
有些錯誤,好老師只會犯一次。在經過深切的反省後,他不會再犯第二次,並且長久地記得他所犯下的錯誤。
如果他因為疲累而舉止不合理、不圓融,他會盡一切努力,讓煩人的小事不要耗費掉他太多時間,因為他知道自己無法好好對待孩子,都是因為時間不夠。壞老師則會把自己犯的錯怪到孩子身上。
好老師知道,花時間思考一些小事件是值得的,因為在裡面藏著許多問題,他不會忽視它們。
勝利的執政者、有影響力的教堂、無所不在的傳統和習俗,以及鐵一般的紀律,對老師做出各式各樣的要求。好老師知道該怎麼看待這些要求。他知道,命令對孩子的好處也就只有這麼多:就是教導孩子在長大後如何折腰、服從、算計和妥協。
壞老師認為,孩子本來就不該吵鬧、不該弄髒衣服,應該認真地學習文法規則。
有智慧的老師不會因為他不了解孩子而生氣,但是他會思索、尋找答案、詢問孩子。他們會教導他要怎麼做,才不會傷他們太深──如果他願意學習。
「我不懲罰孩子。」有些老師說。他自己不會懷疑這件事,然而他不僅會懲罰孩子,而且他的懲罰還很嚴厲。
他不給孩子關禁閉,但是會隔離他們,限制他們的自由。他讓他們在牆角罰站、讓他們坐在和別人分開的桌子旁邊,不准他們探望家人。他拿走孩子的球、磁鐵、圖片、香水瓶──簡單說,他沒收孩子的所有物。
他不准孩子和比較年長的孩子同時就寢,不准他在節慶時換上新衣服──他奪走了孩子的特權。他對孩子表現出冷漠、不情願、不高興的情緒,難道這就不是懲罰嗎?
你懲罰孩子,只是你用比較柔性的手段懲罰,或者改變它的形式。孩子們很害怕,他們不知道他們會遭遇到的懲罰是大是小,或者只是象徵性的。你明白嗎?孩子們會怕,這表示你是有在懲罰他們的。
就像以前的人用鞭子打孩子,你也可以鞭打你自己的愛,以及孩子們的感受。
(摘自《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心靈工坊出版)
作者簡介
雅努什.柯札克
(Janusz Korczak, 1878 or1879-1942)
猶太人,波蘭醫生、作家、教育家。為兒童人權與教育奉獻畢生,被譽為波蘭兒童人權之父。
柯札克早年擔任兒科醫生,也曾在日俄戰爭、一次大戰與波蘇戰爭中擔任戰地軍醫。他曾遊歷各國講學、探訪慈善機構、從事義工服務,並在旅行中確立了為兒童事業奮鬥的志向。1912年,他與夥伴史蒂芬.維琴絲卡(Stefania Wilczyńska)創辦了猶太孤兒院「孤兒之家」(Dom Sierot),1919年起,亦協助照料另一家波蘭兒童機構。柯札克在孤兒院實驗以兒童為主體的教育,最為人樂道的,即他開辦「同伴法庭」,讓孩童學習自治。他的教育觀念被認為是眾多教育潮流的先鋒。
二戰爆發後,柯札克為了陪伴孤兒院的孩子,拒絕離開猶太人聚集區,最後與兒童一起於集中營遇難。1979年逢柯札克百年誕辰,聯合國宣布當年為「國際兒童年」。198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公約》,超過兩百個國家簽署,其精神可視為柯札克的價值之發揚。2012年是柯札克逝世七十周年,波蘭特別將該年訂為「柯札克年」,提醒世人他留下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