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執筆人: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一)在一次企業家的聚會中,我提出「五個」「非不可」:
(1)企業非賺錢不可。
(2)賺錢非成長不可。
(3)成長非創新不可。
(4)創新非人才不可。
(5)人才非品格不可。
我注意到他們的當場反應:有些人淡然,有些人激動。淡然的需要鼓舞,激動的需要立即行動。這段話的重點是:公司要營利,企業負責人一定要正派經營。這篇短文就以「信義房屋」為例來引申這個看法。
十餘年前有一天周俊吉先生在人文空間和我小敘。他細述了年輕時來台北的求學過程,在文化大學遇到恩師以及後來辛苦的創業。
從一九八一年創業,堅持從「信義」出發,連續八年虧損後,轉虧為盈,開創了台灣房屋仲介市場的新時代。
三十五年來(一九八一~二○一六),他創設的「信義房屋」,已是台灣房仲業的標竿企業。在今年四月號的《哈佛商業評論》公布的「台灣CEO 50強」中,房屋仲介業的董事長周俊吉名列其中,真是令人驚喜的莫大成就。
周董事長對於人才、企業社會責任及文化的重視,不是在「提倡」,而是在以身作則的「實踐」,真是企業界罕見「說到更做到」的佳例。如今有一本名為《還可以更努力》的新著問世,細述他的理念,值得再三細讀。
(二)人才,是企業的根本
以人才為事業首要的周董事長,常以Jim Collins在《基業長青》及《從A到A+》為例,舉出成功企業的關鍵,是先找到好的人才,再來規畫企業的未來目標。他在書中分享了他精心思慮後,培養人才的方法:
(1)給年輕人機會,多充實自己。
(2)專業訓練:自我超越,充實外語能力。
(3)管理訓練:首重大格局,唯有從大我的角度來思考。
(4)提倡閱讀,建立系統性的思考能力。閱讀指的是書籍閱讀,非一般手機、網路資訊的閱讀。
(5)堅持為社會服務的核心價值,信義在心。
(6)以永不止息的開創力,挑戰未來。
(7)正信正念的力量,創造快樂與幸福的企業文化。
(三)企業經營理念與責任
「企業社會倫理」是二十一世紀資本主義發展的新核心理念,唯有做這樣的大調整,才能適者生存。
安隆案的殷鑑不遠,又接著發生二○○七~二○○八的全球金融海嘯,企業之貪婪,變成了全民公敵。當企業以追求獲利為唯一的目標,即失去了社會對它們的信任。
書中提到:「金管會已在二○一四年九月宣布,食品、金融、化工,及資本額逾百億元等四大類上市櫃公司,自二○一四年起需強制編製並公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CSR Report)。目前總計有三百四十家上市櫃公司需撰寫CSR Report。信義房屋自二○○九年開始自願公布。這是台灣企業與國際趨勢正式接軌的劃時代紀錄!」
《遠見》從二○○五年開始提倡企業社會責任(CSR)以來,已經十二年。帶動台灣企業走向永續與國際化的新規格。「信義房屋」屢獲優良評鑑。尤以「社區一家贊助計畫」,從弱勢扶助到文化深耕,影響深遠。
周董事長化思索為行動,以「永續」、「創造性分配」、「把餅做大」等概念,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台灣近數十年高科技發展有成,難得有此人文氣息的本土企業,持續不斷為這塊土地培養人才,創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