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咖啡董事長楊進發 從製造轉進餐飲之路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5.09.27 語音朗讀 618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楊進發(右)榮獲第二屆傑出大陸台商獎,前副總統蕭萬長(左)出席頒獎。圖/邱德祥 兩岸咖啡總裁金梅央(右)與北京太和公司戰略合作,將在北京、華北開出一百家以上大型店面。圖/陳言喬 楊進發(前排右四)邀請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前排左四)出席杭州台協十六周年慶,共同為浙江台協青年團授旗、受證。 圖/林則宏 二○一一年楊進發(右)致贈杭州絲綢畫給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感謝海基會對台商的照顧。圖/林茂仁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圖/資料照片 中秋節前夕,杭州市政府邀請台商企業負責人開座談會,除了向他們通報杭州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情況,也聽取台商的意見,相互交流。擔任杭州市台商協會會長、以「兩岸咖啡」聞名的楊進發與杭州樺桐家私集團董事長謝智通、富山工藝(杭州)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明湖等十多位台商在座談會上各自介紹創新創業、轉型升級情形,並對杭州發展提出建議。 近年來,到杭州投資的台商企業累計已有五百三十四家,總投資金額達五十點一一億美元,其中,在中國大陸擁有已突破八百家分店、其中約一百家是直營店的「兩岸咖啡」,是知名的台商餐飲連鎖品牌,也是「中國馳名商標」。二○○八年,全球最大投資銀行美商高盛集團及華生資本投資企業還投資「兩岸咖啡」三千萬美元,占有百分之二十二股份。 看準大陸中產階級崛起的內需商機,二○一四年榮獲第二屆優秀台商連鎖標竿獎的楊進發以杭州、武漢、重慶、北京等四大城市作為核心,發展直營店面,其他各省市則以授權加盟形式擴張,同時延伸「兩岸小棧」等品牌。這樣的經營策略讓客層鎖定白領商務人士的「兩岸咖啡」,去年全年營收超過人民幣三十二億元。 優勢盡失 思考轉型 目前擔任杭州市台商協會會長的楊進發,一直致力於幫助遇到瓶頸的製造業台商,轉型進入服務業,他說:「人與人之間都是在不斷的溝通下,才能建立互信,朋友如此,生意夥伴如此,兩岸亦如此。」根據他的測算,發展服務業五十年都沒有問題,最重要的是,台商以同文同種的便利和擅長文案包裝的優勢,有很大機會。 事實上,他個人於一九九○年代西進大陸發展,以製造業起家,曾風光一時,然而,一九九六、一九九七年,大陸宏觀調控後,楊進發就發現有問題了。當地人買更大機器設備,以更低價來競爭,「台商根本沒有優勢,我開始思考轉型。」他說。 當時他因緣巧合下到了杭州,看上了西湖美景,加上杭州房價十分便宜,一平方公尺只要人民幣二千元,以當時人民幣比新台幣不到四元的匯率換算,一坪大約新台幣二萬四千元,和六十年代的台灣房價一樣便宜。於是,他落腳投資房地產,積極買樓買店面。 楊進發對《遠見》雜誌記者說:「那時什麼事都不用做,買房子等著它漲上十倍、二十倍,就夠了。」 轉行需要有果斷的決策力,當時細心的他發現,很多海外客人常常抱怨商務洽談時很難找到一家有檔次的西餐廳。他想,不如進軍餐飲業,擁抱大陸服務業的巨大商機。 楊進發說,經濟起飛、商務需求是支撐大陸餐飲業發展的最大力量。「杭州店剛開業時,『兩岸咖啡』裡大多是台商找當地浙商來談生意,現在,店內超過九成是大陸本地商人。」 主副品牌 同步發展 如今,兩岸咖啡以一年近一百家左右的速度成長,現正將位於杭州總部的中央廚房、培訓學校、咖啡豆工廠及物流配送系統複製到北京、武漢、及重慶等三個核心城市,然後輻射周邊地區。在四大分區中,包括加盟店在內,每家店每周召開一次周會,各大區每月舉行一次月會,總部及各大區則是每月召開兩次經營會議,除檢討各項需要改進的工作,也藉此做到統一標準化管理。 楊進發說,未來主副品牌將同步發展,主品牌「兩岸咖啡」在大陸發展穩固後,開始往東南亞、美國發展。副品牌如「兩岸小棧」,則提供咖啡、鮮榨果汁等飲料,以及三明治、披薩、義大利麵等輕食,除此之外,選定辦公大樓集中區或百貨商場的美食專區內展店。 經營餐飲業最擔心食安問題,楊進發說:「食安是餐飲業的根本,我們必須對顧客負責,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先前台灣爆發問題油品事件引發軒然大波,兩岸咖啡卻能安然度過,絲毫不受影響,楊進發說,那是因為他一向把食品安全擺在第一位,畢竟對於餐飲業來說,「沒有安全就等於零」。走高端消費的兩岸咖啡旗下的連鎖店,對於高成本的食材一向不吝於使用,而且品牌經營時間已超過十年,深獲顧客的信任。 而除了嚴格把關食材品質,為了照顧兩岸咖啡目標群眾商務人士的需求,許多門市還提供投影、列印文件的服務,楊進發說,這才是所謂的「服務」。他認為,透過這些額外服務,兩岸咖啡甚至已經取代一些小型企業的辦公室,有任何洽談的需求,都可直接在兩岸咖啡門市內進行。 以文化為元素 即時管理親力親為 自從即時社交軟體Line、WeChat(微信)發展之後,許多企業主管紛紛設立群組傳達指令。在中國大陸擁有八百多家分店的楊進發,也透過「微信」管理,不同部門、店長,甚至是吧台的調酒師,都有專屬的「微信群」,即時掌握每家門市的營運狀況,一旦有事情發生,就會透過各種方式下達指示,以確保提供客戶優質的服務。 「把服務做好,客人相對就穩定。」楊進發說,因此,他對每一家門市都以高標準來要求,無論是食材、門市裝潢、服務。楊進發最常對員工說的話是「堅持」、「一步一腳印」,自己也身體力行。每當籌設新店時,他總是親力親為,一定親自到場確認細節。 兩岸媒體對於楊進發的印象,都是他一身輕裝,十足親民作風,在商務客來往的店裡,可能還無法一眼認出他就是董事長。 顧客的質 比量重要 曾有記者問他熟客穩定,如何招攬新客?楊進發說,杭州西湖就是他最好的宣傳舞台,去年觀光客突破七千萬、每年以百分之五持續成長的杭州,遊客熙來攘往,兩岸咖啡在西湖周邊共有九家店,可以輕易看到兩岸咖啡的招牌,是最好的宣傳。 事實上,根據國內的《中國時報》報導,楊進發從骨子裡為中國傳統文化而自豪。因此當他經營兩岸咖啡時,腦中思考的是,如何將咖啡西餐的浪漫文化與中國文化無縫結合。 報導中說,杭州西湖的美景、裝飾、色彩、小橋流水、荷花桃花等花藝布置,都是兩岸咖啡的裝修文化基調。而他所重視的店面裝潢元素,紅沙發、紅燈籠是視覺亮點,「四大美人」系列飲具、「中國國花牡丹花」餐具都是從中華文化元素衍生而來。 大陸電商崛起,記者問他是否考慮利用網路來促銷、吸引新顧客?楊進發說,對高端餐飲消費者來說,最重要的仍是現場實際體驗。也許透過短期促銷,能夠增加顧客,但他認為顧客的「質」遠比「量」來得重要。再者,未來中國大陸將會與美國一樣,整個服務業在GDP中的占比會愈來愈大,美國的服務業占比是百分之七十,但中國目前還不到百分之五十,未來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但他也認同網路是台灣年輕人創業的好工具,如果有好的產品、好的創意可以透過網路把自身優點推廣出來,他很樂意幫助有意創業的年輕人。 小檔案 楊進發,1958年4月生,兩岸咖啡董事長、杭州市台商協會會長。 高中畢業開始打拚事業,27年前進入中國大陸從事紡織業,開設拉鏈工廠,全盛時期有近萬名員工,銷售量及營業收入穩坐第一,有「世界拉鏈大王」的稱號。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工廠雖未受到嚴重影響,然而,對局勢發展有著敏銳直覺的他,決定轉型,進軍服務業。 2001年3月,楊進發在杭州開設第一家咖啡廳,雖與星巴克比鄰而居,但認為「美式速食文化永遠不會成為中國大陸的餐飲主流。中國人更喜歡有文化底蘊的飲食,在風光秀美的西湖邊淺酌慢飲,才會是真正受歡迎的選擇。」 2003年,他成立兩岸咖啡,至今在全大陸已有800家門市,且展店速度仍在成長,喊出10年展店5千家的目標,以高品質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前一篇文章 巨人網絡創辦人 史玉柱 創業起頭 凡事聚焦 下一篇文章 暴風科技CEO 馮鑫不做土豪生活極簡 積極找尋網路牛人 熱門新聞 01全英古蹟遺產開放日 佛光山展文化魅力2025.09.2202楓紅嵐山2025.09.2203佛光山供僧道糧 北中南總回向2025.09.2204奇妙有趣 無花果2025.09.2205紐西蘭基督城路跑 捐贈4百棵樹2025.09.2206國中小校長荒 提早退休人數增2025.09.2207【友誼長存】相約北海道2025.09.2208【生活 快門】您好,鴨!2025.09.2209似花非花 葉牡丹2025.09.2210【故事你與我】賢妻良母2025.09.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東台髮繡傳承人】陳伯余 從傳承中走向未來【大豐瓷刻傳承人】陳銀付 一事做極致不枉此生【網路講書人】趙健 讓更多人愛上閱讀【「搭伙兒CHAOS」主理人】馮欣雨 菜市書屋做文化平台【杭錦後旗愛心志願者協會創辦人】高保雲 平凡善舉造就大愛【網紅博主】龔向桃 真實生活日常最吸睛 作者其他文章2016兩岸10大亮點人物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屠呦呦 青蒿素是中醫給人類的禮物暴風科技CEO 馮鑫不做土豪生活極簡 積極找尋網路牛人巨人網絡創辦人 史玉柱 創業起頭 凡事聚焦雄獅旅遊集團董事長 王文傑一手抓住兩岸觀光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