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台灣勞工 血汗處境 過勞之島

文圖/黃怡翎(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高有智( |2015.04.11
5119觀看次
字級
主辦/黃怡翎。圖/黃怡翎(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高有智(媒體工作者)
主辦/高有智。圖/黃怡翎(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高有智(媒體工作者)

文與圖/黃怡翎(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高有智(媒體工作者)

台灣職場安全亮起紅燈,儼然成為「過勞之島」,除了高科技工程師、醫護、保全、駕駛等過勞高風險行業外,各行各業都暗藏「過勞死」的危機。從我們的經驗來看,「過勞」不是少數勞工的處境,也不是特定血汗工廠的案例。

一名二十九歲的高科技業工程師,工作三年多來,每天早出晚歸,也鮮少休假,每月加班時數動輒超過一百個小時。一日早晨到了該上班時間,家人見他還未起床準備,進到房間卻發現他趴在電腦桌前,電腦還開著,桌上擺滿了文件,他則早已沒了心跳與呼吸,來不及與家人說早安,也來不及向世界道別。

根據勞保統計,近四年來,我國平均每五天就有一個勞工過勞發病,平均每十天就有一個勞工過勞死。然而,目前浮現的過勞案例,卻仍只是冰山一角,背後隱藏看不見的過勞陷阱。過勞死的健康殺手正在台灣職場的各行各業中蔓延。

自二○○一年新版勞基法上路,修改法定工時上限為雙周八十四小時,當年每周工時平均降低了六小時,但台灣並沒有脫離「鐵人國家」的行列,總工時遠超過其他國家。二○一二年就業者的平均年總工時仍達二一四○.八小時,相較於日本一七四五.二小時、美國一七八九.九小時、加拿大一七一○小時、法國一千四百七十九小時、德國一三九六.六小時、英國一千六百五十四小時,台灣勞工的工時遠遠超過其他先進國家,高出了約分之二○至百分之五三。

勞動部在二○一三年完成《我國工時狀況與國際比較研析》,報告中指出,二○一二年在全球三十個主要國家中,台灣以年總工時二一四一小時排名第三,僅次於第一名的新加坡(兩千四百零二小時),與排居第二的墨西哥(兩千兩百二十六小時)。

而韓國過去工時都是高於台灣,但五年來韓國的全年工時持續下降,共減少兩百一十六小時,直到二○一二年首次低於我國,以二○九○小時排第四名。其工時並未因近年來傲人的經濟發展而增加。

先進國家的工時普遍皆為減少的趨勢,但台灣十年來降幅極微,工時變化幾乎持平,自二○○一年法定工時降低之後,至二○一二年總共也只減少二十四小時,降幅百分之一.一。台灣長工時的勞動環境,在國際上鼎鼎有名,始終名列前茅。

隨著近來科技的進步,網路的發達,以及智慧型手機、行動載具普遍,各種即時通訊軟體不斷推出。這些科技應用工具為生活帶來便利,卻也成為企業主管遙控員工的手段。主管們常利用手機通訊軟體、電子郵件等交辦工作,造成勞工隨時都需待命,回復主管的指令,衍生出「通訊加班」的新興型態,因此加劇了勞工過勞的風險。

公開的祕密

隱藏性工時

無所不在

台灣工時長,在官方統計資料上已經是國際間的普遍印象,但實際上的勞動情況,恐怕更加惡劣,因為還有「隱藏性工時」未被計入。所謂「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早已是檯面上公開的祕密。

以護理人員為例,往往是到了表訂下班時間,先去打卡後再繼續工作。醫院甚至發展出「積/借休」的制度,用以調節護理人員的工時,規避勞動法規,反而加重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

「積休」是指累積平時加班的時數,日後再行補休;「借休」則是指雇主會視當日工作狀況,指定員工休假不用上班,再將休假當日的工時,從之前「積休」的加班時數中扣除,作為規避加班費的方式。

實務上,許多護理人員往往積了數百小時卻未能休假,最後醫院再以打了好幾折的金額,將積休時數買回結清,嚴重違反勞基法的加班費計算方式。

過勞問題

畸形班表

難以充分休息

職場上,雇主也常常切割工時,造成零碎化的工時,方便彈性管理人力,但勞工作息必須不斷調整,難以充分休息。一名腦中風過勞的客運司機,每日下午兩點上班,開車到夜間十二點,扣除中間休息時間,一天正常工作時間八小時;但休息六小時之後,又得站上工作崗位,配合公司加班支援駕駛每日的首班車,開了兩趟車之後,休息不久,又要繼續下午兩點的例行排班。

依總工時來看,雇主雖然沒有違反一日十二小時的法定工時上限(含加班)。但如此零碎分散工時的安排,讓勞工無法好好休息,衍生的過勞問題,在打卡的工時數字中隱而未顯。

護理人員的畸形班表更為普遍,從大醫院至護理中心都出現這樣的情況。護理人員在一周內常常輪值二種或三種班別,包括白天班、小夜班、大夜班。因此,有些人在晚上十二點下班之後,隔天早上七點又得匆忙上工,繼續接白天班,常常搞得筋疲力竭,精神不濟。

近來某航空公司空服員也出面抗議輪班時間混亂。自與中國開放直航後,夜間航班大幅增加,光是該航空公司的夜間航班就占四成,空服員常需配合夜間工作,曾經兩班之間僅休息十小時。有時候,空服員下午五點才下班,但隔天凌晨三點又得飛上高空,睡眠不足,常常帶著血絲的雙眼上班,他們笑稱為「紅眼航班」。

惡意雇主

被偷走的

休假日

職場充斥不同類型的「隱藏工時」,勞工的實際工時常被低估。尤有甚者,部分企業還會苛扣休假時數,常見手法就是不給加班費,或者「以責任制之名,行超時工作之實」。勞工犧牲休息時間,卻拿不到加班費用,雇主惡意「竊奪」勞工的休息時數,甚至設法偷走「休假日」,這些也是助長職場過勞文化的現象。

一家知名日系化妝品公司曾出現「偷天換日」的手法,變相「偷走」勞工的休假日。因為當年度的五一勞動節,剛好碰上星期天,依法必須另行補假一天,但公司卻逕自公告,將這一天工作八小時,換算成四百八十分鐘,再平均分配到全年約兩百五十個工作天,讓員工每天可以提早兩分鐘下班。

看似簡單算數的挪移,但「化整為零」的結果,員工白白損失一天休假日,猶如「被偷竊的假日」,勞工只有自認倒楣,根本追不回來。

足以溫飽

工作是謀生?

還是找死?

勞工面對長工時的壓力,不僅身體疲累,更由於工作時間過長,侵蝕個人的休閒活動、家庭與社交生活,使得心理的疲勞憂悶難以排解,甚至造成家庭功能喪失,導致離婚率高、出生率低,並衍生出孩童或青少年缺乏家庭關注等社會問題。

我們不禁要問:工作究竟是為了「謀生」,還是為了「找死」?我們一輩子辛勤工作,不就是為了幸福的生活?我們努力賺錢,到頭來怎會犧牲了親情、健康、社交生活?

也許有人質疑:「為何要做到過勞死?離職就好了呀!」但勞工真的有選擇的自由嗎?我們觀察發現,看似自由的勞動市場中,卻有一條看不見的鎖鍊,緊緊綑綁勞工。愈底層的勞工,愈缺乏流動的自由度。其實,勞工在過勞環境下討生活,就像走在鋼索上,稍一不慎,就容易落入無底深淵,爆發過勞疾病。

經濟不景氣,工作機會少,勞工無法輕易離開現職,苦撐到底,就易於落入過勞死的陷阱。更何況,國人的工作文化是從小就灌輸「愛拚才會贏」的觀念,拚搏吃苦的職場故事也是激勵勞工付出的典範,卻忽略建構安全健康職業環境的重要性。勤奮是重要的工作價值,但合理與健全的勞動環境,卻是支持勞工就業的重要基礎。這是企業的基本認知,也是政府的責任,更是國家勞動政策的必要方向。

勞動者講座系列

Why Poverty?

慕哲咖啡店地下沙龍

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3號B1

●4/14(二)19:00~21:00

被偷走的乳酪:產業與租稅的「不經濟學」

主講╱洪敬舒(工作貧窮研究室主任/公平稅改聯盟發言人)

●4/21(二)19:00~21:00

低薪化的黑洞:失落的工會集體議價能力

主講╱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