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生育率低,影響人口結構,預計二○二五年時,每五人就有一人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恐嚴重衝擊健保財務;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昨天表示,現今健保財務穩定,應討論限縮醫療給付,這是必談議題,否則未來健保可能會被拖垮。
他建議,可以考慮醫療「個人帳戶」,每月提撥一定金額,強迫儲蓄,老年就醫時使用,以免以後保費主要由年輕人負擔,又因為醫療成本將節節高漲,保費可能貴到年輕人付不起。
二代健保有補充保費挹注,目前財務穩定,不過預估十年後,國內老年人口比率將達百分之二什,幾乎增加一倍;楊志良昨天參加「亞洲全民健保國際研討會」,談到這項對健保永續經營潛在的大危機。
楊志良說,新藥、新科技增加醫療成本,加上平均壽命延長,越來越多老年人需要醫療服務,但是支付保費青壯年人口卻變少,要盡快考慮對健保財務衝擊。他也建議,健保應考慮限縮醫療給付,現行醫療照護沒有上限;他舉例說,一個國人一年約交兩萬元保費,但洗腎一年就要花六十萬元,建議可以設定一個倍數,例如超過繳納保費三十倍就不給付;甚至包括罕見疾病,也不能無上限給付昂貴新藥。
楊志良說,限縮醫療給付作法,一定有很多人反對,但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在健保財源有限下,必須考量資源運用優先順序,「要照顧多數人、還是少數人」,台灣一定要早點討論,不然未來健保可能會被拖垮。他說,目前財務穩定,是改革最適當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