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菸終身志工」孫越在戒菸多年後仍罹患肺腺癌,所幸發現得早,術後狀況良好,可見癌細胞雖可怕,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則是不變的道理,但限於經費,國家癌症資料庫遲遲無法付諸行動,實在可惜。
據統計資料,平均十一分十五秒就新增一名癌症患者,面對連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醫界懇請政府盡速建立國家癌症資料庫,以利分析本土的特色及治療策略,卻因經費未獲核准,導致連最基礎的全國臨床病例累積皆付之闕如,增加抗癌的阻力。
人命關天,政府這種錢不能省,因為:一、世界各地因風土人情的差異,同一疾病可能有多種變異症狀,如不能針對「本土特色」做統整研究,療效勢必事倍功半,甚至錯失救命良機;反之,若能累積數據資料,歸納病因,不僅國內醫療成就可邁進一大步,嘉惠患者更是功德一件。
二、蒐集一件病例及後續追蹤即便所費不貲(約一千五百元),但與無價的生命相較,如此花費實在「小錢」;當然,政府財政固拮据,但討好式的胡亂花錢也是不爭事實,只要善用每一分錢,有限資源亦能發揮最大效用。
建立本土的癌症治療策略,須倚賴諸多資料與數據,箇中的艱苦非有決心與毅力無法成事,但只要能減少「安寧病房」中枯槁的面容,再多的辛苦與付出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