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灣股票市場整理出文創類股,但只有一家出版社、書店股票上櫃。為什麼會這樣?我認為跟台灣文學界的心態有關。
像是常有台灣文學界前輩認為文學商業化是媚俗,為錢創作是不好的,擔心商業化影響作品品質,他們重視作品品質可以理解,但應該重新思考這些想法;文字工作者很難單靠文字生活,不得不引入純文學場域以外的規則。
文學到現在沒統一定義,想從文字作品得到夠多且穩定的收入?必須先了解本身興趣及能力,依讀者閱讀需求製作作品,從中得到收入。
現代職業文字工作者除會製作作品,也要懂行銷、財務管理、著作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計算方式等法規,確保財務、名聲。投稿出書更要懂製作出版企劃書,讓編輯了解出版方向,增加過稿機率。
英國小說家羅琳所作《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暢銷,不只是開創魔法小說新模式,更是出版業者善用世界的市場優勢,配合媒體宣傳的結果。
還好現在很多民眾仍會買書、報紙、雜誌,台灣文學界如要在華文閱讀市場生存,就得學如何商業化拚經濟,讓更多人把興趣變成職業!
居隱(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