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醫院收到藥廠發函,通知所生產製造藥物的劑量標示,由「公絲」更改為「毫克」。
雖然「公絲」的意思就是「毫克」,但是對於一般民眾來說,確實不易懂「公絲」這古早說法。原本猜想這些藥廠紛紛地改印為毫克標示,興許是為了和英文中的字首「milli」(千分之一)相對應;這樣的改變,這與教科書一致的「公版」單位名詞,也讓正讀國小的孩子們都能看懂,立意甚佳。
我在谷歌搜尋相關資訊時,意外地發現台北市有位楊老師曾多次向藥政主管單位建議毫克正名,雖然得到的回覆很冷感,他仍鍥而不捨地向報紙投書,該報善盡己責,登載其正見,現在發揮了媒體的正面影響力。
毛志民(高雄市/榮總總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