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水中爬上石頭的小日本禿頭鯊。圖/楊維晟
進一步認識日本禿頭鯊,是搬到台東後的事了。原廣布全台河流的日本禿頭鯊,在北部淡水河失去蹤跡長達二十年,直到二○○九年才再度現身新店碧潭。
日本禿頭鯊隸屬橪虎科,此家族成員多為「河海洄游性魚類」,牠們是河川常見魚種,挖洞產卵於中上游河床,魚苗孵化後隨即被河流沖至下游,在河口附近,以浮游生物型態度過半年左右的發育期,半淡半鹹的河口使魚苗茁壯,然後回到爸媽生下牠們的地方,河流中上游才是魚兒安身立命之所。溯河,成為日本禿頭鯊的天命。
身體半透明的魚苗,包括日本禿頭鯊、大吻橪虎等各種橪虎魚苗,在河口生活一段時間後,當大雨使河流水勢飽滿,就是準備溯河之時,四到七月是高峰,進入河口不久後,牠們身體轉為灰褐色,成為小橪虎魚;吸盤狀的腹鰭可攀爬大小石塊,攔沙壩或攔水壩也擋不住牠們。
台東縣長濱鄉的水母丁溪,寬約三十公尺,離河口不遠處有自來水公司的攔河堰,好似畫上一條水泥界線,將河口與上游清澈河流切割開來。攔河堰右邊雖設有魚道,但小日本禿頭鯊硬要選陡峭垂直的大石頭爬行,鏡頭下的逆河勇士頂著強勁水流、扭動深褐色的身體,費力地垂直而上,就算爬到平緩處也只能暫休片刻,往上游還有更多挑戰等著牠們。
日本禿頭鯊,游向偉大的航道吧!
(本專欄至此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