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留學教父 俞敏洪 最懂激勵人心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3.06.30
3173觀看次
字級

今年從六月二十八日至七月二十日舉行的「二○一三台北電影節」,請來享譽華語電影圈的香港導演陳可辛擔任評審團主席。這位曾以電影《如果.愛》、《投名狀》勇奪兩岸三地最賣座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的大導演,此行還為台灣帶來一部感人的勵志新作《海闊天空—中國合伙人》。
這部由大陸三大演員黃曉明、鄧超、佟大為主演,描寫三位大學好友從大學時代追尋美國夢,最後省悟回到中國創業、打下廣大市場、讓創辦的教育機構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才能贏回中國人尊嚴的奮鬥故事,內地自五月中旬上映以來,累計票房已達人民幣五點三五億元(統計至六月二十三日)。
大陸學生和台灣一樣,多年來最嚮往的留學國家就是美國,當片中被美國拒簽三次、從未出國的男主角「成東青」以翩翩的風度、極為流利的英語告訴美國人,他十八歲就背完整本英文辭典,而他在中國學生裡,只能算是資質平庸,「中國學生非常擅於考試,你們無法想像,中國學生為了贏得考試所付出的辛酸,你們不了解中國文化……」時,觀眾情緒瞬間沸騰,陳可辛藉由這部片子傳達中國人為了創業,不斷調整步伐,「一直在改變」,而外界並不了解中國。
澄清和電影沒有關係
事實上,八月初即將在台灣上映的《中國合伙人》,內地觀眾一看就知道劇本其實取自大陸最大補教集團「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創業的故事。這位堪稱全世界最富有的補教機構負責人,擅長以自己失敗的經驗激勵學生,據美國財經雜誌《富比世》統計,目前他的學生全球超過二百萬人。
他曾經大學重考三次,個性內向自卑,講英語帶著鄉音,後來憑藉不斷努力成為英語單字王,他的創業伙伴之一徐小平撰寫他的故事想拍成電影,但俞敏洪看過之後,卻一如他平實的個性,反對將新東方的創業歷程搬上大銀幕。他的理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社會中,「我們唯有盡力把新東方做得更好,而不是拍電影去宣傳自己的功成名就。」他對媒體坦言,「我不希望自己的形象被搬上銀幕。如果這個形象被塑造得完美,對於現實中的我是一種傷害,因為現實中的我和被塑造過的形象一定不會吻合;如果形象被塑造得不好,對於我還是一種傷害,因為總會有人認為那就是真正的我。」
現實中的故事更精采
儘管他極力撇清,但仍有成千上萬的影迷受到這部影片、他奮鬥的故事所鼓舞,因為片中人物在細節上和新東方三位的創始人不盡相同,但黃曉明飾演的「成東青」,許多關鍵的人生轉折卻和俞敏洪一樣,一樣歷經艱難考上北大;大學時期罹患肺結核;因為在外兼課被學校處分;想留學美國卻被拒簽、在破工廠辦補習班,以及和美國人打官司、公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等。
他接受陳可辛的邀請,參加電影首映會,但他拒絕走紅地毯,還強調,「這是一部電影,大家最好不要對號入座;其次,儘管電影的情節很精采,但現實中的故事更加精采,朋友之間的紛爭更加殘酷,但友情也更加濃厚。」
這段話所言不虛,從俞敏洪的演講紀錄中,可以了解他說的「現實更加精采」所指為何?像是電影中有一段在馬路邊電線杆上張貼招生廣告,現實生活裡,這樣的招生動作俞敏洪一刷就是三年,他常在寒風凜冽的晚上,騎著自行車遊蕩在北京海澱區的大街小巷,當居委會的太太拿著罰款單找到他,勒令他交完罰款再去清理時,俞敏洪開始和這些太太套交情,「為了不被罰款和懲罰,我就和老太太套瓷兒,一遍遍說好話,我甚至答應為她們開一份工資。」後來真有四、五位太太進入新東方打工,當二○○六年,新東方在美國股票上市時,這些今年已七十多歲的老太太都成了百萬富翁。
教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其中也發生過感人故事,他曾在演講中分享十年前的真實案例,他說,「有一個大學生來找我,因為非常貧困,但想出國,想上新東方的GRE和TOEFL班,但沒錢交學費,問我能不能暑假在新東方兼職做教室管理員,查完學生的聽課證、掃完地後就在後面聽課,我說當然可以。沒想到這個學生又提了個要求,如果兩個月的兼職真的做得很好的話,能否給他五百元工資讓他買個答錄機(錄音機),那孩子做了兩個月,所有接觸過他的人都說這孩子刻苦認真,兩個月後,我給他一千塊錢的工資。他買好後,邊聽著答錄機,邊流著淚。我知道他被自己的行為感動了,以後肯定有大出息,果不其然,幾年後他被耶魯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了,現在還在美國工作,年薪十三點五萬美元。所以說只有被自己感動的生命才會精采。」
導演陳可辛曾在北京接受採訪時說「這部戲不是給成功人看的,正如戲中講的那樣,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不管故事與真實的差距,俞敏洪與陳可辛的想法早已不謀而合。

如果心靈是一棵樹的種子
不管從電影,或陸媒分析俞敏洪的成功之道,公認他最擅長的,是在上課時以自己的失敗經驗激勵在場學生。他常說自己的資質其實平庸,但他非常堅持、非常努力,為了考大學,他可以豁出去跪地請求;聯考英文第一次考三十三分、第二次考五十五分,第三次時可以拚到九十五分。
他的話語充滿力量,像是「要每天多努力一些,比別人多努力一個小時。」、「從自卑中間走向自信的人,是真正的自信,從一開始就盲目自信的人,其實沒有自信。」或是「做人像水,做事像山。做人儘量往低處走……給自己留下最大的餘地。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和目標,像山一樣挺立在那兒,才能把事做好。」
其中最感人的,是他談人生到底要活得像大樹或是小草,他說,「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方式是像草一樣活著,你儘管活著,每年還在成長,但是你畢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陽光,但是長不大。人們可以踩過你,人們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產生痛苦,人們不會因為你被踩了,而來憐憫你,因為人們本身就沒有看到你。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樹一樣地成長,即使我們現在什麼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樹的種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間,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自己成長起來。當你長成參天大樹以後,遙遠的地方,人們都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給人一片綠色。活著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樑之才,活著死了都有用。」
俞敏洪讀北大時,就是一株小草,他非常自卑,不願意跟大家交流,因為得肺結核留級,但前後屆的同學都不認為俞敏洪是他們的同學。「當時我的同學從國外回來,八○級的拜訪八○級的同學,八一級的拜訪八一級的同學,沒有人來看我,因為兩屆同學都認為我不是他們的同學。我感到非常痛苦……甚至自己在房間裡咬牙切齒,恨不得把兩批同學統統殺光。」但如今事過境遷,他終於體悟到一個道理:「當你是地平線上的一棵小草的時候,你有什麼理由要求別人在遙遠的地方就看見你?即使走近你了,別人也可能會不看你,甚至會無意中一腳把你這棵草踩在腳底下。」
所以他告訴很多人,當想要別人注意你,就必須變成一棵大樹。「你的心靈如果是草的種子,你就永遠是一棵被人踐踏的小草。如果你的心靈是一棵樹的種子,你早晚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常言道,失敗為成功之母,俞敏洪算是徹底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實踐這句話的人了。

小檔案
俞敏洪,1962年10月出生於江蘇省江陰市,北京大學英語系畢業,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是一間專辦托福、GRE的補習班,卻能做到2006年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不管是從學生數、課程數或是補習班分布區域,都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民營教育機構。美國《富比世》雜誌曾統計該公司截至二○一一年五月底,擁有二百萬名學生、五十四所學校、四百三十三個學習中心和二十八間書店,年度收入達五點五八億美元,而他個人財產則有十點五億美元,堪稱全世界最富有的教育機構之一和補習班老闆。
當年俞敏洪為了上大學,曾重考三次才上北大,英文成績並不好,上大學後努力背單字,成了單字王。1985年畢業後,留校擔任北大外語系教師。1991年9月,他因在外兼課,被迫辭職。1993年從幾十個學生開班教授托福、GRE單字,到2001年才成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他所撰寫的《GRE辭彙精選》至今仍被大陸學生稱為「紅寶書」。
成為企業負責人的俞敏洪非常重視員工是否具備人文精神,他曾在演講中說,每當面試新進員工,他最常問的問題是「大學讀了多少本書?」他說,如果面試者的答案是只有幾十本,就會直接被淘汰,他心中最低的標準是200本書,他個人在大學期間讀了800本書,他的創業伙伴王強,在大學裡則讀了1200本書,平均每天一本。未來俞敏洪最想做的事,是創辦一所鼓勵通識教育、培養人文主義精神的私立大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