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醫學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林從一日前指出,部分大學生上課沒反應、沒感覺,讓老師覺得像對牆壁講課。
筆者在大學教學,無論每組約十至十二名學生的小組教學,或約五十名學生的大課堂,上課時幾乎無人「玩手機」、「看iPad」或打瞌睡、吃東西。
因為筆者會用情境式教學,在講授部分課程內容之後,提出臨床真實案例及研討議題,即席要求學生提出個人看法。
可以兩人一組,也可「單打獨鬥」,查電腦「實證醫學資料庫」或搜尋任何可能之資源,在最短的時間內消化、吸收、組織,然後用學習議題的方式,提出簡單的三分鐘報告。
林從一院長還認為學士後醫學系學生學醫目的,多半是以賺錢為目的而轉來行醫。
或許有人讀學士後醫學系,選擇皮膚科走醫美途徑,是為了賺錢,不過,也有人選擇留在公立醫院、群體醫療執業中心、偏遠地區的衛生所,或在醫學中心做研究、走公共衛生領域變成公務員,還有許多學士後的陽明公費生付出自己的青春為國家的醫療網服務,做出台灣健保滿意度達百分之九十的績效。
這些醫療照護成就,是學士後醫學系成員在台灣醫療網投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