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nity tourists 生育遊客
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加州聖蓋博市(San Gabriel)最近以違反建築法規和無照營業為由,關閉一家華人經營的地下月子中心(makeshift maternity house),使美國官方開始關注愈來愈多赴美待產,來為寶寶取得美國公民權的亞洲婦女,他們被稱之為「生育遊客」(maternity tourists)。事實上,聖蓋博市儼然已出現「半過渡社區」(semitransient community),有的住屋甚至塞了40個產婦。
過去一年,全美正熱烈討論公民權的問題,一些政治領袖呼籲終結自動給在美國出生的寶寶公民身分的第14修正案。大部分辯論針對來自拉丁美洲窮國的非法移民。但在上述案例中,這些婦女不僅相對富有,而且持合法的旅遊簽證,支付數萬美元赴美生產,其中大部分在生完寶寶後已經回中國大陸。
這類「生育旅遊」(maternity tourism)在亞洲大受歡迎,中國、南韓都有業者專為孕婦安排這類套裝旅行,費用包括接生醫生、保險與產後月子等服務。不過按規定,這些孩子要到21歲才可透過「依親」移民,為自己的父母取得在美永久居留權。
No go zone 禁入區
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輻射洩漏事故後,日本政府畫定核電站周邊的20公里為「撤離疏散區」(evacuation zone),疏散10個村鎮的8萬居民。不過,一些撤離的居民陸續自行返回家園,當局在法律層面上無法禁止。因此,日本政府宣布更嚴格的行政命令,將疏散區設為「禁入區」(no-go zone),規定自4月21日開始實施禁令,禁止任何人在未經允許下進入核電站周邊區域。
儘管警方在進出疏散區的主要道路設立關卡,盤查出入人員,但由於疏散區不具法律效應,警方無法禁止當地人回家,只能記錄下車牌號碼。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指出,政府理解民眾返家願望強烈,但出於健康與安全考慮及管理需要,政府認為有必要將現有疏散區界定為法律強制禁入的「警告區」,違者可罰10萬日圓(約台幣3.5萬元)或拘留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