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在真州(今江蘇儀徵)時,曾到船上拜謁權臣蔡攸。蔡攸拿出珍藏的《王略帖》讓米芾欣賞。米芾一見,兩眼發直,心內叫絕,再三請求蔡攸以自己收藏的名畫相交換。然見蔡攸面有難色,就說,你如果不答應,我就投江死給你看。於是,一邊大聲喊叫,一邊扒著船舷打算跳下去。
為了賺取名帖,米芾不過是半真半假地擺了個「pose」而已,但卻真的把蔡攸給嚇住了。在蔡攸看來,畢竟人命關天,無奈之下只好立即把《王略帖》送給了米芾。
奪人之愛是失德的行為。米芾的這段糗事雖然不是奪人之愛,卻是訛人之愛,手段狡猾近乎於刁蠻。話又說回來,舉凡藝術怪才,其稟性多異於常人的,其行為也是另類而又犀利的。米芾比蔡攸年歲高、聲名大、資格老,在皇帝面前都敢裝瘋賣傻,耍弄蔡攸不過是小菜一碟。儘管如此,想一想他老人家當年吊在船舷上耍賴的模樣,讓人覺得可笑而又可愛。
王羲之並無書法真蹟存世,今之所見,均為模、碑拓和後人臨本。《王略帖》乃王羲之書法拓本,筆力雄渾,氣韻高古,蒼勁沉穩,逸邁奇崛,書體風格在《大觀帖》和《十七帖》之間。米芾將其譽為天下第一法書,收藏後醉心臨摩,愛不釋手,專門寫下了八十一字讚語,其中「嗟我一見猶激昂,而況好古真元章」句,道出了他鍾愛此帖的心聲。他將此帖視同王右軍真蹟,每晚入睡前,必定仔細藏入小匣中,並放置在枕頭邊。
米芾崇尚晉人書法,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謝安《八月五日帖》、王獻之《十二日帖》後,就將自己的書齋題為「寶晉齋」。
據曹寶麟先生考證,《王略帖》確系米芾收藏,他在真州訛人字帖的事也確曾發生過,但那次所得字帖不是王右軍的《王略帖》,而是謝東山的《八月五日帖》,字帖的主人是蔡京而不是其子蔡攸。曹先生說:「徽宗皇帝的端硯經他一用尚且敢昧死請賜,那布衣交的蔡京當不在話下」,「所有這一切可笑的言行,都是他玩世不恭又驚世駭俗天真本性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