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重鎮 品牌魅力

郭士榛 |2010.06.20
2083觀看次
字級

 圖/華品文創提供

十五年前博客來網路書店成立,為傳統書店帶來很大的震盪,如今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傳統出版再次面對數位化的衝擊,雖然市面上各家電子書都積極研發閱讀器上市,卻苦於沒有內容。「華品文創」行銷總監陳秋玲指出,出版發展文創,除了仍保有傳統出版的原創和內容感動外,對於出版的形式和技術,也應跟隨時代腳步持續轉變。

傳統出版敵人是大自然

陳秋玲表示,科技進步推動世界不斷改變,為讓大家生活更好,因此文創除審美帶來感動外,也需帶動這股改變的力量。十五年前張天立創立博客來,就是改變所有傳統出版人對數位網路書城的觀念。現在人手一支iPhone,可以隨時看新聞、收信上網、發簡訊,就像個小電腦般好用。

陳秋玲指出,未來若所有書都能輸入到電子書中,大家就不需要抱著重重的書和資料坐公車或捷運,更讓人開心的是,若可以下載價錢合理且喜歡的書藉內容在電子書中,隨時隨處可一本接著一本的讀,出國旅遊好輕鬆。

「電子閱讀的時代一定會來臨。」陳秋玲強調,只是等時機成熟,看誰可以出來整合使電子書制式化、規格化,讓讀者放心在各種形式電子書的載具平台下載,目前尚在拉鋸戰,因為現在出版人看到在通路還是可以賣書,沒有感覺到讀者不需要紙本書。陳秋玲指出,事實上,推動數位出版最大的原因,需認真由環保角度思考,傳統出版的敵人不是數位電子書,而是大自然,有一天樹會被砍光,才真正影響到出版業的發展。

談文創、談數位,好像顯學優於傳統,可是傳統仍有其價值,出版工業夠成熟且專業,可將一本書做得漂亮,專業領域做到極致,可惜做出來的都太一致性,因此文創就要再多些什麼!前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林載爵,參加過無數世界級書展,看過無數編輯印刷很美的書,甚至曾買回來讓聯經出版的主編照樣做,卻是做不出來一樣的東西,由此推理,文創真要在意的,就是創作。

文創重創作 行銷靠人脈

文創究竟是文化創意,還是文化創作?陳秋玲表示,任何文創都由文字出發,書的本身就是由文字呈現,現再加上圖、影音、多媒體的包裝,任何一種文創,不論透過內容,或其他各種形式,像是戲劇、電影、雕刻、繪畫、音樂,雖不是透過文字,但也有書寫和繪畫元素,用不同形式呈現,讓閱聽人感受到審美、鑑賞的價值,還要有被觸動的感動,看悲劇除了哭外,還有情緒昇華,喜劇就是自娛又娛人,發出感動的力量。

行銷也是文創元素,就是形式和內容完整性的結合,可是行銷做法無法複製,因為每家作法及方式不同,陳秋玲說:「華品文創的王承惠總經理,原在發行領域有二十五年的經驗,大家都認為他是識途老馬,可以直接和總經銷談判,王總現在和好幾家出版社談合作,擔任他們公司發行統籌,管理、運籌帷幄所有的整合。」

像是公司若想換總經銷,王承惠就把很多家總經銷條件攤開,看每家折扣、優缺點做出分析,讓對方決定總經銷後,王承惠再去談判更好的條件出來,其他所有通路促銷案、書展等等可做的行銷案他全都做到位,這些就是王承惠的資源。陳秋玲說:「王總曾擔任圖書發展協進會兩任理事長,他的人脈強,是長期經營的結果,相對產品也需優質,相輔相成才可讓行銷工作順利完成。」

兩岸互信 共創好環境

王承惠多年在兩岸出版發行交流服務工作投入心力,長期奔波建立的人脈經驗,希望未來在兩岸的領域中,能貢獻出更多有益兩岸合作的業務,甫成立的「華品文創」就是努力致力兩岸出版交流工作。

陳秋玲表示,兩岸出版在文創發展上,沒有太多分別,而是有地方性、國際全球性的比較,沒有優劣之分。

兩岸出版文創的發展,由內容到形式的呈現,和藝術欣賞一樣,可以同觀,沒有國族性,法國人喜歡的作品,漂洋過海翻譯到台灣或中國,一樣可以讓兩岸人接受,大師級作品一定有法國民族性,卻也可以被遠在幾千里外不同國族的人來欣賞,兩岸審美或藝術的語言應是共通的,不會因國族不同而對文創價值有優劣不同的看法。事實上,大陸出版界很有自信,並不覺得自己東西不好,唯,在行銷上他們認為台灣行銷手法更靈活、更多元,而且中國書店少有像台灣誠品那樣有氛圍的設計,兩岸人民的文化潛質內涵也有差別,可是人的學習能力很快,隨著國家氣勢、國力強大,要變化不難。

陳秋玲指出,資本主義中最可貴就是誠信,人與人間交易蠻講究承諾、信賴,這部分在大陸商業機制上還不紮實穩固,期望透過華品,兩岸能建立更多信賴機制,包括對雙方的書版權,兩岸文化交流,都希望為台灣出版社爭取合理的利潤、報酬,而這些都是要在明文規定下,合約清楚透明化,白紙黑字明白的合約精神下,建立有利無害的合作信賴機制,華品相信,只要有感動的力量,可以改變自己,也可改變別人,並形成值得信賴的美好環境,臻於文創最高的宗旨境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