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雜談】學術史的人際效應

劉芝慶 |2010.01.14
961觀看次
字級

學術史這種「彼出於是,是亦因彼」的情況,除了歷史傳承與影響之外,同代人造成的「人際效應」也是該注意的。不管是學人相輕還是良性競爭 又或是牽涉到的權力結構、學術地位等等,這些微妙的情緒波動在在都影響了他們的論點,這也是學術史研究的一環,這種研究亦有其必要性。
  
就以梁啟超與胡適為例。他們曾在一九二○、一九二一年討論過老子問題,兩人見解各有不同。另外,一九二○年,梁啟超把《清代學術概論》草稿寄給胡適,請他指教;胡適指了也教了,但這件事梁啟超在自序裡只是略提。胡適覺得不滿,認為其中某篇增加的三節根本都是他的意見,梁啟超卻只這麼約略說說,就此帶過,實在說不過去。一年後,梁啟超完成《墨經校釋》,向胡適求序,胡適談了幾點方法學的問題,認為梁有些錯誤,梁啟超為此再答一序,結果書印出來,梁把答胡適的序放在前面,胡適的序放在後面,這又引起兩人的介意跟疙瘩。

  最後,一九二二年,梁啟超曾在北大演講,內容特別針對《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此景此情,胡適都是不滿,但為風度、為大局,也不好意思當場反駁,只好把不滿放在心裡,約略答覆之後下臺,日後胡適就在信中對陳獨秀發牢騷,說梁啟超是刻意針對他,又說梁啟超在清華的講義都是故意找他書裡的缺點,偶有借用的觀點就當作是自己的,可是一抓到錯處,就直指不放。

本來嘛,學術是人造的,既然是人就不免主觀,而這個主觀總有些部份是被情緒影響。我們看表面,雙方交流學術,各有影響各有所得,這一點是事實,也是論學辯難的真正益處,但學術史貴在各層面的分析,畢竟人終究是一種複雜的生物,內在、外在、權力、私情、主觀、客觀,無一不影響我們,其間輕重或有別,但很難說完全無關──知識,難道不也是如此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