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佛教寺院巡禮》雲南 石鐘山石窟

世界佛教美術圖典編輯部 |2005.12.19
1140觀看次
字級

石鐘山石窟又作劍川石窟,位於雲南省大理劍川縣西南二十五公里的石寶山支脈,石窟分布在石鐘寺、獅子關、沙登村三個地區,現存十六窟,共有造像一三六尊,主要是雲南邊境內白族人,歷經南詔(七三八─九○二)、大理國時代(九三七─一二五三)遺刻,及少數元、明作品。石窟多為佛龕和摩崖造像,窟內造像有本主、佛、菩薩、明王,具濃厚密教色彩。少數顯教窟龕如譗華嚴三聖窟豃,顯現內地的一定影響。石窟群依山開鑿,共有十三窟雕刻佛教造像,反映南詔大理國佛教盛行。一九六二年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鐘寺區共有八窟,一、二窟均雕南詔王者像,第二窟為石鐘山石窟群中雕像最多者;三至七窟是佛教造像,分別雕有釋迦佛、菩薩、阿難、迦葉、明王及羅漢造像;第八窟即當地信仰的譗阿姎白豃,左右立有護侍神將,兩邊石壁線刻坐佛各一尊。獅子關區有三窟,記載有關譗大聖聖躅羅大王及后妃男女從者等尊容豃題記,一窟雕南國君主細奴羅土主及後妃、子女像;二窟為浮雕梵僧觀音;三窟浮雕一人,剝蝕不清,旁刻譗波斯國人豃四字。沙登村區有五窟,雕有阿彌陀佛、天王及塔等。

佛像螺狀高髻,相貌豐滿,具盛唐風格,並有南詔天啟十一年(八四一)的題刻,乃屬劍川石刻中最早期作品。

南詔佛教傳自唐代,以觀音信仰為中心,是受漢民族文化影響的大乘佛教;此外,並接受西藏佛教及印度、泰國等文化的影響,而呈現一種特異風格。石鐘山石窟可說是集南詔、大理國佛教藝術之大成,具高度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也是研究雲南少數民族、宗教、文化的重要資料。

圖文提供/世界佛教美術圖典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